設立臺灣光復紀念日彰顯捍衛國家主權、統一、領土完整的堅定意志
在臺灣光復80周年之際,我們迎來了首個臺灣光復紀念日。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八次會議24日經表決,通過了關于設立臺灣光復紀念日的決定,以法律形式將10月25日設立為臺灣光復紀念日,并規定國家通過多種形式舉行紀念活動。

△島內媒體報道截圖
消息公布后,引發島內輿論廣泛關注。譚主采訪了幾位島內人士,感受到他們的喜悅與振奮!队^察》雜志發行人紀欣告訴譚主,她是提出相關建議的臺胞之一。她認為,把10月25日作為一個國家級的紀念日,將激發臺灣同胞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在實現國家完全統一、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上積極作為。南開大學臺灣教授黃清賢直言,臺灣光復是全中國人的事情,將臺灣光復日上升為全國性的紀念日,可以讓更多同胞理解臺灣已經在1945年回歸祖國。臺青張立齊表示,臺灣是兩岸先輩用鮮血和犧牲收復回來的,絕對不能讓臺灣“獨立”出去。
多位專家在接受譚主采訪時表示,最高國家權力機關常設機關全票通過設立臺灣光復紀念日的決定,是民心所向、民意依歸,也是國家意志的充分體現。這不僅是對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全體中華兒女抗戰御侮、最終實現臺灣光復這段光輝歷史的深切銘記,更莊嚴宣示了捍衛國家主權、統一、領土完整的堅強決心、堅定意志、強大能力,必將激勵兩岸同胞為國家統一、民族復興作出新的貢獻。
設立臺灣光復紀念日的
重要意義
專家們在受訪時指出,設立臺灣光復紀念日具有重要的歷史和現實意義。
銘記歷史事實,捍衛主權合法性。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兩岸關系研究所所長唐樺指出,臺灣光復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的重要成果,是中國政府恢復對臺灣行使主權的重要鐵證,是基于《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等一系列國際法律文件的明確規定,具有不容置疑的歷史合法性與國際法理依據。設立臺灣光復紀念日,本質上是對這一核心歷史事實的制度化確認,以公共紀念的形式向兩岸同胞和國際社會重申:1945年中國已經在法律上、事實上收復臺灣。

△中國戰區臺灣省受降典禮會場
反對“臺獨”分裂,維護國家統一。北京聯合大學政治學研究所所長、臺灣研究院教授朱松嶺表示,臺灣光復是臺灣作為中國一部分的歷史事實和法理鏈條的重要一環。設立臺灣光復紀念日,正是以國家行為捍衛國家立場,以制度安排回應歷史事實,強化兩岸同屬一中的歷史根基、法律基礎和情感共鳴,在國家層面牢牢把握對臺灣歷史地位的解釋權和話語權,有力引領兩岸同胞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更加堅決反對“臺獨”分裂行徑和外部勢力干涉。
誠如國臺辦發言人陳斌華所說,設立臺灣光復紀念日這一莊嚴決定,集中反映了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心愿和集體意志,是捍衛臺灣光復、回歸祖國這一重要史實和民族榮光的有力舉措。
兩岸共同紀念臺灣光復
臺灣朋友告訴譚主,島內有臺灣光復節,是臺灣光復后的第二年即1946年設立的。此后很長一段時間,10月25日都是臺灣地區的法定假日。然而到了李登輝、陳水扁時期,相關假期被取消。今年5月,臺民意機構通過國民黨提案的“還假于民”法案,臺灣光復節才又恢復為法定假日,10月25日放假一天以示紀念。幾個月來,光明正大、堂堂正正慶祝臺灣光復節的輿論聲量在島內不斷攀升,理性與正義的聲音有力駁斥了民進黨當局所謂“沒有臺灣光復節”的種種“臺獨”謬論。
今年是臺灣光復80周年,兩岸共同紀念臺灣光復,影響深遠。唐樺認為,兩岸民眾通過共同回顧歷史、緬懷先烈,將持續深化對兩岸同根同源、同屬一中的感知。特別是對臺灣青年一代而言,這一紀念日有助于糾正被“臺獨”史觀誤導的認知,增強對中華民族的認同感、歸屬感。中國社科院臺灣研究所政治經濟研究室主任張華表示,兩岸中國人都希望銘記臺灣光復這一光輝日子,通過共同紀念的形式告訴世界和后人,無論是法理上還是現實上,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兩岸一定要實現完全統一。
譚主注意到,連日來,兩岸都舉辦了形式多樣的活動紀念臺灣光復80周年。尤為令人感動的是,即便面對民進黨當局的阻撓打壓,島內有識之士也沒有退縮。臺灣中華文化永續發展基金會日前在當年臺灣省受降典禮會場——臺北市中山堂光復廳舉辦詩歌朗誦會,臺北市長蔣萬安出席并表示,不會忘記先輩先人用生命付出以及負重前行光復了臺灣。在另一場島內主題研討會上,主辦方表示,活動意在讓社會重新理解臺灣光復的真實意義,并把這段歷史轉化為推動兩岸和平與臺灣繁榮的實際力量。25日,紀念臺灣光復80周年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也舉辦設立臺灣光復紀念日招待會,島內多個黨派、團體舉行集會、音樂會等,彰顯兩岸同胞同憶歷史、捍衛成果、守護家園、共創未來,更加堅定守護中華民族共同家園。
正如島內傳唱至今的《臺灣光復紀念歌》歌詞所寫:“臺灣光復不能忘,不能忘,常思量”。譚主想說,設立臺灣光復紀念日,在國家層面舉行紀念活動,已超越單純的歷史紀念。它是捍衛國家主權的法理標桿、傳承民族精神的重要載體、遏制分裂勢力的現實武器,更是凝聚兩岸共識、推動祖國統一的精神紐帶,定能感召越來越多的兩岸同胞共護抗戰勝利重大成果,共同推進祖國統一大業,共創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光榮偉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