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喀喇沁旗錦山工業園區內的赤峰云銅有色金屬有限公司一角。(中國臺灣網 王怡然 攝)
中國臺灣網4月2日消息 3月31日,2012年內蒙古·香港經貿合作活動周前期采訪團一行走訪了赤峰云銅有色金屬有限公司。
走進赤峰云銅,采訪團的記者們不敢想象,如今這干凈、氣派、龐大的冶煉廠,在2004年以前,還只是“蝸居”在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喀喇沁旗狹窄山溝里的一個小企業。
近幾年,赤峰云銅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積極尋求主副產品深加工,開展資源的綜合利用,狠抓節能環保工作,帶動錦山工業園區實現了產業的聚集發展、延伸發展和循環發展,形成了“熱電聯產-銅冶煉-銅電解-銅材加工-氟化工-廢渣、余熱等副產品綜合利用”的循環經濟體系。
環保是冶煉企業的“生命線”。據赤峰云銅的負責人紹,赤峰云銅在建設循環經濟產業過程中,堅定地貫徹可持續發展戰略思想,把減排環保放在突出位置,制定了“銅冶煉保證黃金品質,煙制酸保護碧水藍天”的質量方針,舍得在環保上投資,采用先進技術和工藝,大力進行技術改造,努力建設環境友好型和資源節約型企業,走好環境保護與企業增效的雙贏之路。
據了解,在銅冶煉廠改擴搬項目建設中,工程總投資4億元人民幣,其中冶煉系統投資1.6億元,除塵、脫硫、污水處理等環保系統投資2.4億元,環保工程投資占工程總投資的60%,在冶煉煙氣治理上,采用國內最先進的工藝,使冶煉煙氣中的二氧化硫得到充分轉化,生產副產品硫酸變害為寶,提高了企業綜合經濟效益,實現了尾氣達標排放,并且實現了全天候在線監測。
赤峰云銅在廢水廢渣的有效治理和綜合開發利用上,實現了變“垃圾”為資源,變廢料為原料,凸顯了循環經濟“低開發、高利用、低排放”的特點。制酸廢水經過污水處理車間處理達標后全部進入生產系統再循環利用,用于熔煉爐沖渣、凈化系統補充水、料庫噴灑用水、煙灰噴淋用水、澆鑄陽極板銅冷卻等多處用水點,實現了廢水零排放,保護了自然環境,并且僅此一項每天節約水1000立方米。冶煉轉爐渣經過浮選車間浮選,除“榨干”回收了有價銅元素外,還生產出了副產品鐵粉,最后的廢渣經過治沙車間破碎、烘干、篩分,加工成除銹砂銷往造船廠做噴砂除銹的磨料,余料銷往水泥廠用作水泥添加劑,冶煉渣全部變成了創收的副產品,年銷售收入達2000多元。
赤峰云銅還十分重視冶煉余熱的開發利用,為了不使熱能白白耗放到大氣中去,2008年投資上馬了一臺33噸的余熱鍋爐和功率5100千瓦的進口熱電聯產發電機組,將熔煉爐產生的高溫余熱轉化成了電能,每年余熱發電2000萬度,回用到生產系統;同時又使冶煉煙氣在進入制酸系統之前得到了有效降溫,降低了制酸冷卻系統的生產成本;發電蒸汽減壓后供給電解銅生產工藝用汽,通過“開源”的方式實現了節能,實現了“一舉三得”。
赤峰云銅有色金屬有限公司由1997年成立的赤峰金峰銅業有限公司與2006年成立的赤峰云銅有色金屬有限公司于2009年年底重組而成,是由云南銅業股份有限公司控股的國有控股公司,是喀喇沁旗傾力打造的重點支柱型企業。公司坐落于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喀喇沁旗錦山工業園區,是目前我國東北地區最大的同時擁有火法和濕法工藝的銅產業基地。(中國臺灣網 王怡然)
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喀喇沁旗錦山工業園區內的赤峰云銅有色金屬有限公司一角。(中國臺灣網 王怡然 攝)
[ 責任編輯:李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