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漢市武珞路中學老師李繼雄在教學一線多年,也對作文教學很大程度上陷入應試教育的怪圈頗為憂慮,“很多學生、老師關注的是豐收,沒有耐心的文章積累,沒有耐心的素質培養,這種殺雞取暖的做法不利于學生的終身發展,也不利于創新人才的培養!
華東師范大學教育學系教授楊小微表示,這些年來在高考升學等壓力之下,作文越來越遭遇一種困境,也越來越被人們所詬病。小學生寫作文就按照一個規范的格式去寫,一直到高考,不按照規范的模板沒辦法得高分,為了分數只好犧牲創意和想象。
中國陶行知研究會副會長李重庵認為,這個課題的重要意義在于不是把語文特別是作文當作一個技術,而是在作文教學改革中操練、培養孩子思維、情感、人格等,如果真能提煉出可行辦法,將對中國中小學作文教育產生影響。
楊小微說,中國的教育問題最后可能都會歸到高考這條路,這個沒有關系,相信這一點遲早會克服。但在抱怨體制、環境的時候,更需要有人埋頭做該做的事情,這對整個語文教學改革都有啟示。(記者 馬海燕)
[ 責任編輯:張曉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