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陽谷有過之而無不及的是,山東臨清亦力挺西門慶!杜R清市文化產業發展規劃(2009—2015年)》中提出,“(打造)以《水滸傳》、《金瓶梅》、《老殘游記》、《三言二拍》等為代表的名著文化”,將自身的城市文化旅游品牌定位于“《金瓶梅》故鄉和運河名城”。而且,臨清的“西門慶項目”亦力壓陽谷,其“金瓶梅文化旅游區”項目,占地8公頃,以名著文化為載體,展示明清時期運河城市市井休閑文化。其中與金瓶梅相關的具體項目包括:1、《金瓶梅》文化旅游區及項目。在福德街建設《金瓶梅》文化街區,按照《金瓶梅》的描寫,建設西門慶以及他的妻妾潘金蓮、李瓶兒、龐春梅等的宅院,打造一個“金瓶梅”式的大觀園。另外還有王婆茶館、武大郎炊餅鋪、古戲樓、縣衙、晏公廟等,出售特產小吃,還上演民間藝術,如“西門慶初會潘金蓮”、“武大捉奸”等,游客還可以自費參與表演,演出后得到光盤。交錢就可以參與表演并拍攝成光碟,親自體會一次西門大官人的極樂生活。2、《金瓶梅》學術會議中心。3、龍山風景區。內有西門慶之妻李瓶兒的墓地,是登高、觀光、休閑的城市內花園。
按照臨清的規劃,該項目總投資約3億元,預計每年游客可達到40萬人次,年綜合收入達6000萬元。
此外,臨清還開辟了一條“金瓶梅背景景觀一日游”旅游線路,即晏公廟——運河三橋——工部營繕分司(考棚黌門)——謝家酒樓——鈔關——臨清閘——龍山——磚廠遺址。
“大壞蛋”給黃山辦了件大好事
與陽谷、臨清的喧嘩不同,安徽省黃山市徽州區則是“騷動”了一把;罩輩^圍繞“徽文化體驗和休閑度假基地”這一旅游品牌,重點打造呈坎、潛口、唐模等三個旅游節點,開發建設完成投資9億元。
徽州敢下狠心挑戰山東兩地,主要是地區招商引資的產業需求所致;罩輩^旅游長年抬不起頭來,原因就是離黃山風景區太近,區內的七大重點旅游項目缺乏足夠響亮的品牌支撐。
2006年,黃山市徽州區突然聲稱將投資2000萬元開發“西門慶故里”、《金瓶梅》遺址公園等項目,并于當年5月1日對外開放;罩輩^稱,根據考證,西門慶不是山東人,而是安徽人,是徽商的代表。此舉立刻激起全國的廣泛關注。
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黃山市徽州區打出“西門慶故里”之后,的確收到了極其巨大的轟動效應,由此,國內外第一次把黃山市內的黃山區(黃山旅游)和徽州區(徽州文化游)區別開來。一時間,媒體云集徽州,以至于部分景點甚至不得不打出了“拒絕媒體采訪”的招牌。黃山腳下生生地“孵化”出全新的徽州文化游,西門慶可謂“大壞蛋”辦了一件大好事。
在今天,《金瓶梅》早已洗凈了淫書的污名,成為公開發行的世界文學名著,“金瓶梅文化”自然亦被歸于傳統文化繼承的范疇。再加上多樣性的價值觀變革,俗文化的風行,風月文化搭臺,風月經濟唱戲,使得西門慶這樣的反面典型背后所蘊含的巨大開發價值被正視,甚至連孔孟之鄉也放下斯文,以至于西門慶府邸兩省三地,日夜笙歌,真可謂“野百合也有春天”!而此情此景,真真應了韋莊那句著名的詩句,“(西門慶)一生風月供惆悵,(‘西門慶故里’)到處煙花恨別離”。 (裴鈺:南開大學人文學者、作家,天津歷史學學會理事,致力于當代中國文化重建和文化產業研究。代表作有《莎士比亞眼里的林黛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