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利比亞石油生產恢復情況如何。利比亞內戰基本結束后,西方出于自身利益需要,積極幫助利比亞重建石油產業,目前石油生產和出口已經得到一定恢復。據利比亞國家石油公司公布的數據,1月份該國石油產量已經回升到日均130萬桶,距離內亂前日均160萬桶的水平已經不太遠。如果利比亞的原油生產繼續順利恢復,將對國際石油市場的穩定發揮一定作用。
三是中東產油國剩余生產能力能否在供應出現短缺時發揮足夠大的作用。在去年利比亞內戰發生后,沙特等國家及時“出手”增加石油出口,對國際油價的快速飆升起到了一定的遏制作用。但是,當前中東剩余生產能力已經很有限,到去年年底時只有日均300萬桶。如果伊朗核問題導致嚴重后果和海灣石油通道受阻甚至中斷,任何國家都將無法填補因此出現的原油供應缺口,必將導致國際石油市場急劇震蕩。
國際油價取決于中東因素,而伊朗問題又是當前最難確定的因素。因此,通過對話和談判解決伊朗核問題才是保證國際石油市場穩定的最有效途徑。而西方一味對伊朗實施經濟制裁恐怕只能導致市場動蕩和“雙輸”結果。(記者王振華)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兩岸新聞 臺灣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