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menu id="siyyr"></menu></label></acronym>

        <p id="siyyr"></p>

      1. <table id="siyyr"><ruby id="siyyr"></ruby></table>
      2.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label></acronym>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label></acronym>

        <table id="siyyr"></table>
        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周年
        您的位置:中國臺灣網  >   新聞中心  >   國際  >   正文

        大使悲慘遇難,美國中東政策之殤

        2012年09月13日 15:00 來源:環球時報 字號:       轉發 打印

          美國駐利比亞大使等4名外交官11日在班加西遭火箭彈襲擊身亡,奧巴馬予以強烈譴責。同日埃及抗議民眾也沖擊了美國大使館。起因都是美國人拍的一部電影被阿拉伯輿論認定侮辱了先知穆罕默德。這是“阿拉伯之春”爆發以來美國同阿拉伯社會發生的最尖銳沖突。

          一國大使在駐在國被殺害是外交意義上的極端事件,它往往標志著受害國外交政策的重大失敗。利比亞革命是美國倡導的,班加西又是革命的大本營,美國大使遇害的政治象征意義尤其嚴重。

          這次謀殺至少讓外界聯想或懷疑到美國的三個失敗。一是過去10年美國大中東民主化戰略的失敗。它顯示了中東地區民主化的現實不可琢磨性,它既沒有帶來當地秩序的良性演進,也沒有導致阿拉伯世界親西方的明顯傾向,殺害美國大使反映了仇恨美國的力量在當地仍有不小地盤。

          二是奧巴馬2011年以來對中東北非政策的失敗。奧巴馬政府鼓勵中東民主化,鏟除舊有強人政治。但美國拒絕對中東地區做新的投入,而是把很多力量朝亞太地區轉移,致使美國控制中東局勢的實際杠桿越來越少。

          三是美國反恐戰爭“獲得勝利”論的失敗。去年拉登被擊斃后,美國一度以為反恐可以告一段落,恐怖主義對美國的威脅級別可以調低。昨天的大使之死必讓美國重新反思這一結論。

        :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系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中國臺灣網版權所有

          A级毛片成人网站_中国女人熟毛茸茸A毛片_亚洲欧美曰本中文字不卡_菠萝蜜在线视频一区二区欧美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menu id="siyyr"></menu></label></acronym>

              <p id="siyyr"></p>

            1. <table id="siyyr"><ruby id="siyyr"></ruby></table>
            2.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label></acronym>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label></acronym>

              <table id="siyyr"></t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