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menu id="siyyr"></menu></label></acronym>

        <p id="siyyr"></p>

      1. <table id="siyyr"><ruby id="siyyr"></ruby></table>
      2.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label></acronym>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label></acronym>

        <table id="siyyr"></table>
        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周年
        您的位置:中國臺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6?18:海峽西岸新名片

        2008年06月17日 09:34 來源: 字號:       轉發 打印

          作為中國科技項目展會的一枝新秀,第六屆中國·海峽項目成果交易會將于6月18日舉辦,吸引 5375個項目成果進場展示、交易,海內外70多位院士赴閩交流——

          立足科技創新、推動科學發展,突出節能減排、關注抗震減災,為期3天的第六屆中國·海峽項目成果交易會,已籌備就緒,將于6月18日在福州舉行。本屆交易會由科技部、建設部、教育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全國總工會、團中央、中科院、中國工程院、國家外國專家局等14個部門與福建省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目前,已有海內外的5375個項目成果準備進場交易,我國63位兩院院士和美國工程院、歐洲科學院、俄羅斯科學院等12位院士屆時將赴閩交流。

          五千項目,三天集中展示

          中國·海峽項目成果交易會3天時間,要做4件大事:項目尋求對接,資本尋求落地,成果尋求轉化,人才尋求交流!這一科技、項目、資金、人才交易、交流的盛會,經過5年發展,已成為中國科技項目展會中的一枝新秀,海峽西岸地區推進科技創新、促進經濟發展的有效平臺。

          第五屆“6·18”交易會共對接項目4656項,總投資818.6億元。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海西戰略成效顯現,“6·18”的品牌效應,使本屆交易會人氣更為高漲。

          教育部攜20所國內重點大學前來參會,將展示1500多個高校先進的適用科技項目;中科院攜30多個研究院所參會,將與福建的科研院所進行“高位嫁接”;省科技廳舉辦科技部“科技項目成果展”,省工商聯舉辦“行業商會創新成果展”……主辦單位由上屆的11家,增至15家,越來越多國家部委的參與,提升了“6·18”的影響力;國內外著名科學家、學科帶頭人和高校、科研院所、產業組織、中介機構的云集,使展會成為國內外創新人才的一次大集聚,科技成果轉化的一個大平臺。

          本屆“6·18”,臺灣將有33所高校、科研院所與機構參展參會,交流活動十分豐富,將就海西物流、兩岸青年交流、漁業合作與發展、銀行業財富管理、綠色建筑、知識產權、職工發明創新等專題,展開交流和討論。無疑,“6·18”將在海峽兩岸間產生更大的輻射力和影響力。

          大師行動,海西借梯登高

          中國工程院院士盧耀如這樣說:你想為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做貢獻嗎?那么你到“6·18”來,這是一個奉獻的平臺;你想為推動海峽兩岸的交流做貢獻嗎?那么你到“6·18”來,這是一個合作的平臺;你想在科技創新中展現才干和實力嗎?那么你到“6·18”來,這是一個創新的平臺!

          本屆“6·18”,中科院、中國工程院成為聯合主辦單位,63位院士集體行動,成為科技界一大盛事。

          籌備期間,省科協分赴近20個城市,拜訪了284位院士,征集到222個院士領銜的科研項目,院士們還承接了85個福建省內的技術難題。竹炭加工項目、雷公藤新藥項目、甲醛捕捉劑項目一批院士的項目,已在福建落地。

          據介紹,此次院士們還為“6·18”帶來了一批具有廣闊社會經濟效益的先進技術,如鄭綿平院士的鋰鹽提純和鋰產品開發項目,閔桂榮院士的太陽能光熱綜合利用項目,韓楨祥院士的重要城市電網安全預警與保障決策支持系統,張鈸院士的互聯網視聽節目監管系統!

          盧耀如院士還聯合院士們開展《海峽西岸經濟區可持續發展條件研究》項目,為福建的發展獻計獻策,“6·18”期間,將專題進行課題評審!

          海外專家,帶來創新成果

          在三明清流,采用荷蘭先進技術建立的試驗溫室內,9個荷蘭最新玫瑰品種正在茁壯成長,溫室內有自動測量儀器,通過電腦網絡由荷蘭總部遙控指導栽培。來自荷蘭的花卉專家范德偉杰登先生,在上一屆交易會上,把玫瑰新種引到了福建,又把福建的生物治蟲害技術引到了荷蘭,成就一段佳話。

          中國的發展,為西方先進的實用技術,提供了廣闊的空間。本屆交易會上,來自美、加、澳、德、意、荷、俄、以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專家項目成果有4800多項。涉及節能與循環經濟、環保與資源綜合利用、新材料與新工藝、電力與電子、光機電一體化、機械制造、石油化工等十多個領域。

          福建省人事廳廳長叢遠東說,這些項目成果水平較高,技術比較先進實用。很多項目為外國專家技術創新項目,科技含量高,處于國際領先水平,一些項目屬于國際首創和國際前沿技術。大部分項目獲得專利,技術成熟,達到工業化水平,轉化周期短,成果投資成本較低,預期經濟社會效益高。

          防災減災,推動成果轉化

          此次“6·18”籌備期間,正值汶川大地震發生,公眾對建筑抗震性能、防災預警及災害應急處理技術,表現了前所未有的關注。交易會及時反應,推出“防災減災”專題,助推應對自然災害的科研成果落地、轉化。

          “防災減災”專題共介紹42項國內外先進的科技成果,其中不少項目與防震抗震相關,包括地震監測系統、信息技術在抗震救災中的應用、建筑結構和建筑材料抗震研究及應用等方面的技術成果。

          據介紹,在這批項目中,地震監測技術包括三維高分辨地震勘探技術、近地表地震勘探成像系統、地震感知逃生報警器、手機導游與安全預警系統、自動化地震聲學監視數字系統等;信息技術主要有災害管理系統、突發公共事件應急平臺、信息技術在土木工程結構振動控制中的應用等;東南大學帶來了獲省科技進步一等獎的新型住宅結構體系;西安建筑科技大學推出的節能、低成本的鋼筋混凝土空心剪力墻技術,適用于地震區多層和小高層住宅。

          “6·18”——中國·海峽項目成果交易會,正在成為福建實現科學發展、創新地發展的加力器。ㄓ浾 朱競若 江寶章)

        :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系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中國臺灣網版權所有

          A级毛片成人网站_中国女人熟毛茸茸A毛片_亚洲欧美曰本中文字不卡_菠萝蜜在线视频一区二区欧美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menu id="siyyr"></menu></label></acronym>

              <p id="siyyr"></p>

            1. <table id="siyyr"><ruby id="siyyr"></ruby></table>
            2.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label></acronym>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label></acronym>

              <table id="siyyr"></t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