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初,福建廣播影視集團旗下的電視劇制作中心與電影制片廠,同臺灣有關方面合作拍攝的37集長篇電視連續劇《海峽往事》完成了后期制作;
2009年開春,福建電影制片廠同臺灣、香港影視機構合作,共同拍攝反映閩臺港現實生活的電影《長長回家路》和《金門新娘》。
2009年4月,由海峽衛視、臺灣中天電視臺、福建省海外聯誼會等合作的12集大型電視系列片《過臺灣》在福州開機。同期,福州電視臺同臺灣影視機構聯合拍攝制作的電視連續劇《大女子與小丈夫》,在閩臺兩地的電視媒體播出后獲得良好收視率。
媽祖天后、保生大帝、開漳圣王、朱子文化、船政文化、閩南文化、客家文化等均是閩臺文化影視交流合作的重要資源。電視劇《船政風云》、《施瑯大將軍》和《施瑯將軍》電視系列片的播映,均在海峽兩岸產生影響。繼《守望媽祖》、《開漳圣王》、《陳靖姑》等影視劇之后,宣揚保生慈濟文化的《神醫大道公》的成功拍攝,為閩臺影視合作再增亮彩。
2010年3月,大陸首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彩色故事片《愛在廊橋》在壽寧開拍,兩岸三地實力派明星加盟,8月將參加臺灣電影“金馬獎”角逐,其結果兩岸觀眾拭目以待。
臺灣由于市場所限,影視劇集競爭十分激烈,而大陸有著廣泛的資源、厚重的文化,為兩岸影視劇合作提供了廣闊空間。閩臺之間不可替代的“五緣”優勢,又使這種合作交流題材豐富、“行動便捷”,而從相關方面到影視劇制作單位的積極努力,更使閩臺影視劇合作領域的先行先試成績斐然。以《神醫大道公》為良好發端,大陸的資金、市場、經驗,結合臺灣的創意和行銷,閩臺影視產業必然開創出共同繁榮的新局面。(記者 林娟)
[ 責任編輯:張曉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