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menu id="siyyr"></menu></label></acronym>

        <p id="siyyr"></p>

      1. <table id="siyyr"><ruby id="siyyr"></ruby></table>
      2.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label></acronym>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label></acronym>

        <table id="siyyr"></table>
        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周年
        您的位置:中國臺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國臺辦:希望兩岸建立災害預警的互助和保障機制

        2010年11月10日 10:52 來源: 字號:       轉發 打印

          中國臺灣網11月10日北京消息 國臺辦新聞發言人范麗青10日表示,臺灣蘇花公路失蹤大陸游客的有關善后已得到初步處理,希望進一步建立兩岸雙方在災害預警、應急處置等方面的常態化互助和保障機制,為兩岸交流、民眾往來提供更大保障。

          國臺辦今天舉行新聞發布會,深圳衛視記者提問:請發言人介紹前段時間在臺灣蘇花公路失蹤的大陸游客的善后事宜,同時想請教兩岸在應對突發自然災害方面目前已經展開了哪些合作,今后有沒有可能總結這個經驗教訓,避免類似慘劇的發生?

          范麗青表示,19名大陸游客因“鲇魚”臺風在臺失蹤的不幸事件發生后,臺灣方面積極組織力量進行搜救,在兩岸雙方共同努力和遇難游客家屬通情達理的配合下,有關善后已得到初步處理,遇難游客家屬已返回。

          多年來,兩岸氣象界、地震界通過定期舉辦研討會等形式,已經開展較為頻繁的科技合作和交流。去年12月,兩會第四次會談已就雙方在地震、風災、水災等自然災害的預報、預警及監測等方面加強資訊分享與交流達成共識。

          我們希望在兩會已達成的共識基礎上,進一步建立兩岸雙方在災害預警、應急處置等方面的常態化互助和保障機制,吸取此次大陸游客在臺遇險事件的教訓,為兩岸交流、民眾往來提供更大保障。(中國臺灣網 陳佳慧)

        瀏覽更多臺灣新聞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陳佳慧 ]

        :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系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中國臺灣網版權所有

          A级毛片成人网站_中国女人熟毛茸茸A毛片_亚洲欧美曰本中文字不卡_菠萝蜜在线视频一区二区欧美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menu id="siyyr"></menu></label></acronym>

              <p id="siyyr"></p>

            1. <table id="siyyr"><ruby id="siyyr"></ruby></table>
            2.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label></acronym>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label></acronym>

              <table id="siyyr"></t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