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menu id="siyyr"></menu></label></acronym>

        <p id="siyyr"></p>

      1. <table id="siyyr"><ruby id="siyyr"></ruby></table>
      2.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label></acronym>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label></acronym>

        <table id="siyyr"></table>
        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周年
        您的位置:中國臺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愛的長征——臺胞與涼山麻風康復村小學的十年情緣

        2011年07月27日 08:06 來源:新華網 字號:       轉發 打印

        張平宜和麻風村的孩子們。(圖片來源:京華時報)

          她是一位兩個孩子的母親,在臺北有個溫暖的家;她曾是一位不錯的新聞記者,而且已打算辭職回家相夫教子。然而十多年前,這個叫張平宜的臺灣女人卻一腳踏入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的麻風康復村,義無反顧地在那外界曾深感恐懼的“山鄉孤島”陪護著一群特殊的孩子一路成長。她常年奔走在臺北和涼山之間,點滴凝聚起兩岸同胞的愛心力量,進行著一場跨越海峽的“愛的長征”。

          她說,自己有兩個家,一個就在涼山。

          麻風康復村的許多孩子說,他們有兩個媽媽,一個就是“張阿姨”。

          割舍不了的情感 執著堅守的承諾

          “問我為什么能堅持十年,我想,是因為我和孩子們之間割舍不了的情感,他們會不斷地召喚我!薄獜埰揭

          今年春天大營盤小學開學不久,張平宜照例從臺北來到涼山,看望這里的孩子們。

          飛到成都,再轉機去西昌,接著驅車一路翻山越嶺,抵達距越西縣城約10公里的大營盤村。十年里,這條路張平宜來來回回走了不下百趟。

          1999年,當時還是臺灣《中國時報》記者的張平宜,因為一次偶然的機會來到大陸,走訪了四川、云南境內的6個麻風康復村。

          那些幾乎與世隔絕的窮鄉僻野,那些麻風病人的肢殘與貧病,尤其是康復村里那一群孩子天真和期盼的眼神,讓張平宜心里不由自主生出一種“放不下的掛念”,她的人生規劃也就在這掛念中悄然改變。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張曉靜 ]

        :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系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中國臺灣網版權所有

          A级毛片成人网站_中国女人熟毛茸茸A毛片_亚洲欧美曰本中文字不卡_菠萝蜜在线视频一区二区欧美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menu id="siyyr"></menu></label></acronym>

              <p id="siyyr"></p>

            1. <table id="siyyr"><ruby id="siyyr"></ruby></table>
            2.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label></acronym>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label></acronym>

              <table id="siyyr"></t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