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menu id="siyyr"></menu></label></acronym>

        <p id="siyyr"></p>

      1. <table id="siyyr"><ruby id="siyyr"></ruby></table>
      2.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label></acronym>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label></acronym>

        <table id="siyyr"></table>
        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周年
        您的位置:中國臺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兩岸專家在臺探討有形文化資產保護新思路

        2011年10月13日 08:09 來源:新華網 字號:       轉發 打印

          來自海峽兩岸的百余名專家學者12日在臺中參加第三屆“兩岸有形文化資產論壇”。論壇以“保存與經營管理”為主題,圍繞目前古跡、古物、聚落、遺址等有形文化資產的保存技術、防災風險措施、政策比較等展開交流。

          大陸中華文物交流協會副會長宋新潮在作主旨發言時表示,大陸保存的眾多古代遺址年代久遠、分布廣闊、存量巨大,系統、直接地展現了中華文明的起源、發展和傳承關系。截至目前,在大陸公布的2352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古遺址有506處,比例高達22.5%。

          他指出,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科學考古的進步,越來越多的遺址被發現、發掘和研究,如何更好地保護、展示和利用遺址,已成為考古、建筑、歷史以及博物館等領域所關注的焦點,更成為社會關心的熱點話題。

          宋新潮認為,遺址博物館是遺址保護與展示的最佳方式。目前,大陸的遺址博物館已經考慮到博物館建筑和遺址本身的和諧關系,在規劃中注重消隱建筑,在建筑設計中注重使用遺址的文化符號,在展覽中注重結合遺址設計空間,博物館和遺址逐漸走向融合,但距離文化和內涵層面的融合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臺“文建會”資產總管理處籌備處有形文化資產組組長洪世佑介紹說,截至2011年9月底,臺灣各類的文化資產共有2992處(件),其中建筑類(古跡、歷史建筑、聚落)有1734處,比例高達57.9%。

        :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系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中國臺灣網版權所有

          A级毛片成人网站_中国女人熟毛茸茸A毛片_亚洲欧美曰本中文字不卡_菠萝蜜在线视频一区二区欧美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menu id="siyyr"></menu></label></acronym>

              <p id="siyyr"></p>

            1. <table id="siyyr"><ruby id="siyyr"></ruby></table>
            2.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label></acronym>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label></acronym>

              <table id="siyyr"></t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