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menu id="siyyr"></menu></label></acronym>

        <p id="siyyr"></p>

      1. <table id="siyyr"><ruby id="siyyr"></ruby></table>
      2.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label></acronym>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label></acronym>

        <table id="siyyr"></table>
        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周年
        您的位置:中國臺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見證“抗日功勛”風雨歲月 兩岸記者走進龍陵

        2012年09月14日 08:09 來源:中國臺灣網 字號:       轉發 打印

        留有彈孔的碉堡邊呈現的是太平盛世的景象。(中國臺灣網 董子譽 攝)

          中國臺灣網9月14日消息 在繁華的城中心竟留有70年前的碉堡,除了龍陵,國內其他城市恐怕再也找不著這等奇觀了!捌卟试颇稀ぷ穼ぶ袊h征軍足跡”一行的兩岸記者13日走進了這座在中國抗戰史上赫赫有名的軍事重鎮——龍陵。

          龍陵碉堡是日軍侵占時設置的軍事關卡之一,控制著城區出入通道。1944年10月,中國遠征軍三路合圍龍陵城,在碉堡前遭遇到守城日軍的負隅阻擊,中國遠征軍為此付出了幾千人的生命代價。龍陵戰役是抗戰最艱苦最激烈的城市攻堅戰,雙方十多萬精兵強將像飛蛾撲火似的投入了絞肉機般的龍陵烈焰之中,其中近一半傷亡。龍陵之戰最終以中國遠征軍的勝利而告結束。

          每一個日本師團都是一個漢字代號,如第一師團是“玉”,第二師團是“勇”、第十八師團是“菊”,而在龍陵覆滅的日本第五十六師團的代號是“龍”。所以,龍陵當之無愧地成為了日本“龍”師團的墳墓。

          城內有一街區叫董家溝,當年日寇的“軍人服務培訓中心”(也就是慰安所)就設在一條小巷深處。這是一座中國傳統土木結構的四合院,院內裝飾精巧,分有兩層、大小廂房數十間。最初,這里是當地一家董姓的富家宅院,后來成為日寇的慰安所。

          穿越滇西崇山峻嶺的怒江上有座“抗日功勛橋”——惠通橋,它是由愛國華僑梁金山于1935年捐款建成的。60多年前,在中華民族最危險的時刻,怒江與抗日將士的血肉一起筑成了抵御外侮的屏障,中國遠征軍果斷炸毀了惠通橋,把日寇阻隔于怒江以西,惠通橋因此成為抗日戰爭轉折點的重要物證。兩年后,當再次修復橋梁之時,收復滇西的沖鋒號已經吹響。

          如今,惠通橋已完成了它的使命,取而代之的是它以南約300米之處的紅旗橋。(中國臺灣網記者 董子譽)

        日寇的“軍人服務培訓中心”。(中國臺灣網 董子譽 攝)

         
        “抗日功勛橋”——惠通橋。(中國臺灣網 董子譽 攝)

        :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系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中國臺灣網版權所有

          A级毛片成人网站_中国女人熟毛茸茸A毛片_亚洲欧美曰本中文字不卡_菠萝蜜在线视频一区二区欧美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menu id="siyyr"></menu></label></acronym>

              <p id="siyyr"></p>

            1. <table id="siyyr"><ruby id="siyyr"></ruby></table>
            2.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label></acronym>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label></acronym>

              <table id="siyyr"></t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