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menu id="siyyr"></menu></label></acronym>

        <p id="siyyr"></p>

      1. <table id="siyyr"><ruby id="siyyr"></ruby></table>
      2.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label></acronym>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label></acronym>

        <table id="siyyr"></table>
        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周年
        您的位置:中國臺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七旬臺灣出版人守望民間文化

        2013年01月16日 13:56 來源:中新社 字號:       轉發 打印

          “年過古稀的農民還在土地上耕種,我也可以繼續做田野調查!迸_灣《漢聲》雜志創辦人黃永松已經70歲,卻仍放不下中國鄉土文化遺產搶救工作。

          藍印花布、大紅剪紙、草扇……黃永松在北京的辦公室像個小型手工藝品展覽館。泡上功夫茶,黃永松開始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談傳統文化的傳承與保護。

          由黃永松主編的《最美最美的中國童話》簡體版近日在北京首發。該書包含362個源遠流長的中國民間故事和843幅傳統美術配圖,已在臺灣暢銷30年。

          “希望媽媽每天為懷中的孩子講一個民間故事,讓他們從小了解中國文化,帶著體溫的講述對親子關系有好處!痹凇蹲蠲雷蠲赖闹袊挕烦霭鏁r,黃永松特意從臺北飛抵大陸,到印廠車間親自督印。

          上世紀70年代,《漢聲》英、中文版在臺灣先后創刊。40多年來,黃永松和他的團隊,做了兩百多個民間文化的專題,將很多被遺忘的手工藝帶入大眾視野。

          其中,最成功的案例是“中國結”。30多年前,黃永松將中國編結藝術總結成11種基本結,14種變化結,出版《中國結》系列叢書!爸袊Y”由臺灣傳遍全世界華人區,再傳回大陸,已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象征。

        :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系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中國臺灣網版權所有

          A级毛片成人网站_中国女人熟毛茸茸A毛片_亚洲欧美曰本中文字不卡_菠萝蜜在线视频一区二区欧美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menu id="siyyr"></menu></label></acronym>

              <p id="siyyr"></p>

            1. <table id="siyyr"><ruby id="siyyr"></ruby></table>
            2.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label></acronym>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label></acronym>

              <table id="siyyr"></t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