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menu id="siyyr"></menu></label></acronym>

        <p id="siyyr"></p>

      1. <table id="siyyr"><ruby id="siyyr"></ruby></table>
      2.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label></acronym>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label></acronym>

        <table id="siyyr"></table>
        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周年
        您的位置:中國臺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臺灣美食家:“眷村菜”代表著一種集體記憶

        2013年12月01日 08:37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轉發 打印

          臺灣著名美食家、作家焦桐30日做客廣東東莞“文化周末大講壇”,為東莞市民帶來“臺灣味道”公益講座。香港知名傳媒人馬家輝,臺灣著名學者楊照作為主持受邀出席,與焦桐一起共同解讀兩岸飲食文化的生成和變遷。

          焦桐,1956年生于臺灣高雄市,曾編導話劇在臺北公演,已出版著作包括散文《我的房事》、《在世界的邊緣》、《臺灣味道》及詩集、童話、論述三十余種。此次焦桐來東莞文化周末大講壇,與馬家輝、楊照一起,共同解讀兩岸飲食文化。

          焦桐表示,臺灣飲食文化,原本是以閩南為主,1949年后,一百多萬的外省新移民同時來到臺灣,帶來各個地方不同菜式,這些不同飲食習慣和飲食文化在臺灣傳承發展,變成當時很有特色的一個菜式——眷村菜,“眷村”是當時臺灣新移民居住的地方。

          焦桐從臺灣飲食文化的演變入手,講述了臺灣人對飲食特殊感情。焦桐表示,對于當時很多臺灣新移民來說,吃家鄉菜就是對思念家鄉唯一方式,很多人只能通過家鄉味道一解鄉愁,“眷村菜”代表著那些人的集體記憶。然而,隨著時間流逝,臺灣又漸漸演變出許多獨有的飲食,例如在臺灣有“福州面”、“蒙古烤肉”等,這些菜式在當地都是沒有的,這也是一種有趣的發展。

          楊照表示,臺灣美食為什么這么豐富,因為這里匯聚了來自大江南北,各地的不同人,這些人通過家鄉的菜,想象自己的家鄉。一個川菜館里同時還賣客家菜,這是臺灣獨有的有趣現象。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吳怡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吳怡

        原稿件來源:中國新聞網

        :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系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中國臺灣網版權所有

          A级毛片成人网站_中国女人熟毛茸茸A毛片_亚洲欧美曰本中文字不卡_菠萝蜜在线视频一区二区欧美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menu id="siyyr"></menu></label></acronym>

              <p id="siyyr"></p>

            1. <table id="siyyr"><ruby id="siyyr"></ruby></table>
            2.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label></acronym>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label></acronym>

              <table id="siyyr"></t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