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借補編教材荼毒島內學子用心險惡(日月談)
2025-08-08 08:21:0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任成琦
《人民日報海外版》(2025年08月08日 第 04 版)
近日,民進黨當局要求于9月新學期啟用13篇所謂“識讀中國”補充教材。這個補充教材是什么貨色?打著“識讀”中國大陸的幌子,將相關內容窄化、扭曲為“識讀”中國大陸“威脅”,妄圖利用“臺獨”教材割斷兩岸歷史文化聯結,造成臺灣青年一代歷史記憶混亂和國家認同扭曲。其行可惡,其心可誅!
民進黨當局今年3月首次定性大陸為“境外敵對勢力”,并拋出17項應對策略,要求臺相關部門全面深化青年學子對大陸的“識讀教育”,為教材編撰定下基調。在這種背景下,所謂“識讀”當然不可能客觀理性,而是從賴清德當局的“臺獨”立場出發,罔顧事實,歪曲歷史,一味突出大陸發展進步“對臺灣的威脅”,為煽動“反中抗中”添柴加火。
這是繼“臺獨課綱”之后,民進黨當局毒害臺灣青少年的又一項惡行。在賴清德的授意或指示下,當局有關部門多次推行“臺獨課綱”,導致學生課本中怪象頻現:語文科中,顧炎武的《廉恥》、范仲淹的《岳陽樓記》等經典名篇被刪除;地理科中,明里暗里宣揚“臺灣地位未定論”等分裂謬論;歷史科中,商周到隋唐2000多年歷史僅用1600字就草草講完……為散播“臺獨”主張,洗腦莘莘學子,可謂無所不用其極。
民進黨當局有意構建“去中國化”的意識形態工程抹殺兩岸共同的歷史記憶,通過否認臺灣社會的中華文化基因來誤導島內民心。在“全臺首學”臺南孔廟,對著“至圣先師”叫囂“用‘臺獨’包圍中國”;在紀念民族英雄與抗日烈士的桃園“忠烈祠”內,“迎奉”日本“天照大神”;將鄭成功收復臺灣后進駐的安平古堡改名,代之以殖民色彩濃厚的“熱蘭遮堡遺構”……凡此種種,不一而足。這次編撰“識讀中國”教材調整教學內容,正是其秉持“文化臺獨”推行“去中國化”的又一歪招邪術。
賴清德之流心心念念的,就是通過“去中國化”營造“反中仇中抗中”的社會氛圍,將“臺獨”分裂意識打造成“政治正確”!白R讀中國”教材既是對“賴17條”的落實細化,也是賴清德“洗滌人心”政治工程的關鍵環節。針對那些主張兩岸和平發展的有識之士,妄圖扣上“傾中賣臺”的帽子,通過升級校園“綠色恐怖”來“打掉雜質”;針對廣大青少年,希望通過“臺獨”認知的塑造讓他們持續“青鳥化”,為民進黨政治路線進一步培養更多忠實信徒。
臺灣青少年在如此教育中被灌輸“中國大陸=威脅、中國大陸=敵人”的認知,不僅將加劇島內民眾的國族認同混亂,而且會給臺灣年輕人種下仇恨的種子,壓縮兩岸交流和善意對話空間。誠如島內有識之士所言,臺灣如何識讀大陸,決定了臺灣年輕人的未來,若視之為親,可以尋找自己的定位與機會;若視之為敵,只能戰栗于身在鬼島的絕望。
為子孫后代考慮,廣大臺灣同胞當認清民進黨當局借題發揮的政治算計和整肅異己、撈取私利的丑陋面目,大聲反對“臺獨”教材,認識真實、立體、全面的祖國大陸。越來越多臺灣民眾通過各種方式分享在大陸求學、旅游、訪友乃至工作等方面的見聞,奮力沖破“臺獨”分裂勢力費力編織的“信息繭房”。
大陸日新月異的發展變化,兩岸中國人的共同傳承與驕傲,不是民進黨當局胡編亂造幾篇教材就能抹殺、詆毀得了的!事實已經證明,民進黨當局“去中國化”的種種伎倆不得人心,注定機關算盡,徒勞無功! [責任編輯:黃曉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