銘記民族歷史,連接兩岸血脈,聽三代臺胞講述抗戰印記
2025-08-14 09:08:00
來源:環球網
字號
【環球時報報道 記者 丁雅梔 陳子帥】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全面抗戰開始后,許多臺灣同胞奔赴大陸,投身抗日救亡運動!董h球時報》記者近日采訪了3位臺胞,他們中有的較為年長,其父親曾到大陸參加抗戰;有人正處中年,通過歷史研究知曉更多抗戰故事;還有人很年輕,在大陸求學,被大陸年輕人的家國情懷所感染……在他們看來,從歷史中汲取力量,弘揚先輩精神,為兩岸和平而努力,是永不能忘的重要使命。
“我父親小時候到大陸參加抗日”
高峰今年65歲,是北京市臺聯第十屆理事會會長,他給記者講述了自己父親高仲明到大陸抗日的故事。高仲明1929年出生在臺北的一個小鄉村,小時候生活條件很差——在日本殖民臺灣時期,臺灣滿目瘡痍。在物資上,從鹽、火柴到大米等,臺灣人只能得到日本人1/4的配給,“是二等公民”。為了謀生,高仲明跟隨父親來到大陸。
高仲明13歲加入臺灣少年團,少年團雖提供食宿,但當時物資匱乏,團員們沒有布鞋只能自編草鞋,草繩勒得滿腳血泡。這些臺灣少年兵不直接作戰,而是通過歌聲和戲劇宣傳抗日。每到一地,當地百姓見到這群“臺灣小娃娃”參加抗日都非常熱情,甚至拆下自家門板為他們搭舞臺!氨M管生活艱苦,但集體中的溫暖與社會認同讓他們備感光榮!
在宣傳抗日的路上,高峰的父親經歷過許多驚險時刻!昂蠓匠S凶繁臉屄,天上還有敵機盤旋。最危險的一次,炸彈就落在他們木板房旁邊,差一點就擊中他們!备叻寤貞浉赣H的經歷說道。
父親曾對高峰說:“你看,我走了這么多路,為什么能堅持下來?因為我始終記得——腳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會沉淀多少真情!笔芨赣H的影響,高峰一直在做推動兩岸交流的工作,從1997年到2023年,高峰在臺聯任職。他告訴記者,他在臺聯工作的20多年里,深刻感受到臺灣青年對中華文化的傳承非常重視,“但由于臺灣當局的一些錯誤宣傳和教育,臺灣青年對大陸的實際認知程度不夠!彼ㄗh更多臺灣青年來大陸,“如果像我父親一樣,來到大陸并有了一段值得銘記的經歷,他們就能更好地感知自己的發展方向!
“臺灣教材嚴重失實”
“為什么現在臺灣教科書關于抗日戰爭的內容那么少,并且沒有反映歷史真相?”從事臺灣文史研究工作的臺灣學者許陳品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呼吁,要讓所有臺灣人學習、銘記這段“中國人的共同歷史記憶”。
許陳品今年40歲,他1997年上初中,2000年上高中,和大多數臺灣學生一樣,一開始對抗日歷史的了解主要是通過學校教育!爱敃r用的還是更早版本的教科書。那些舊教材關于抗戰歷史的內容很詳細,課時也相對較長,然而現在的教材被精簡得非常多,內容非常簡略!痹S陳品告訴記者,臺灣2019年開始施行“108課綱”,受課綱影響,教材中關于抗日部分的內容嚴重失實!艾F在的課綱不再使用‘日據’等表述,忽略日本對臺灣的殖民統治本質!
許陳品還提到,如今浙江金華、福建武夷山等地有臺灣義勇隊的抗戰遺跡,“臺灣人要到這些地方親自看一看,感受那段歷史的重要性。只有讓更多臺灣人知道臺灣人在大陸的抗戰事跡,兩岸的聯系才會更強!2003年,許陳品在高中畢業的暑假第一次來大陸旅游,“我的初中語文老師來過大陸很多次,給我們講過大明湖、杭州西湖,還有詩詞里的白堤和蘇堤。2000年左右的臺灣電視節目里也會播放大陸的山川和人文風景,讓我心生向往!比缃裨S陳品已在大陸定居,看到了更多臺灣教材、電視節目中沒有的真實大陸,他建議更多臺灣學生來大陸看看。
影視劇是好媒介
正在上海交通大學讀研究生的陳恒毅來自臺灣,他堅定地告訴《環球時報》記者,“抗戰精神所體現的民族氣節和愛國情懷,是跨越時空的精神財富。兩岸青年都應該銘記歷史,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
25歲的陳恒毅已經在大陸接受了6年的法學專業本科和碩士教育,他曾在上海虹口區這一革命老區念書,也參觀過四行倉庫等上?箲疬z跡,這些都讓他對抗戰歷史有更多了解,“在抗戰中,臺灣人民和大陸人民共患難、共進退,這些故事和精神激勵著我!标惡阋阏f。
在臺灣,陳恒毅身邊的年輕人對這段歷史有不同認知。據他介紹,有些臺灣年輕人對抗戰歷史有較為清晰的了解,但也有一部分年輕人,受臺當局近年來“去中國化”教育影響,對這段歷史的認知較為模糊,甚至存在一些誤解!皻v史告訴我們,團結才能強大,分裂只會帶來苦難。作為年輕一代,我們有責任更全面、更客觀地了解這段歷史!标惡阋阏J為,想讓臺灣的年輕人了解到真實的歷史,電影是一個好媒介!芭_灣年輕人普遍很關心大陸的熱點話題,這個暑假上映了幾部抗日題材電影,如《南京照相館》等,肯定有臺灣青年愿意去看! [責任編輯:黃曉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