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金為信,聯結“同胞心”——“團圓金”鑄就兩岸同源新載體
2025-10-28 15:05:00
來源:中國臺灣網
字號

“團圓金”主題貴金屬紀念幣捐贈活動在京舉行。(中國臺灣網記者 尹賽楠 攝)
金輝渡海脈相連,心月同圓照故園。
日前,以“一枚金幣,兩岸同心”為主題的“團圓金”主題貴金屬紀念幣(以下簡稱“團圓金”)捐贈活動在京舉行。這款源自中國首部全流程AI動畫電影《團圓令》的文化載體,以“金”為媒搭建起兩岸交流新橋梁,引發兩岸社會廣泛關注與情感共鳴。從活動現場的熱烈反響到兩岸同胞的積極反饋,“團圓金”正用獨特的方式,將“同根同源、共慶團圓”的信念深植人心。
文化與科技共振,鑄就“團圓”新載體
“團圓金”的打動人心,在于其將文化內核與創新形式深度融合。它并非普通的貴金屬產品,而是文化創新與科技賦能的結晶。
電影《團圓令》講述了熊貓兄妹團仔和圓妞幼年因一場浩劫被迫分離,多年后歷經磨難終得以團圓的故事。影片以熊貓“團團圓圓”為原型,象征兩岸同胞的情感聯結,通過熊貓兄妹的歷險,展現了團結、友愛、誠信、自強等中華民族傳統美德,讓傳統文化在現代科技的賦能下煥發出新的生命力。作為IP延伸,“團圓金”將影片中的美好愿景轉化為可觸摸、可傳承的實物,讓抽象的“團圓”有了真實的載體。

“團圓金”主題貴金屬紀念幣。(中國臺灣網記者 尹賽楠 攝)
“團圓金”最引人矚目的亮點在于,將2025版熊貓金幣與紫禁城建成600周年紀念幣這兩枚“國家名片”巧妙融合。熊貓金幣代表國家金融信用與實力,紫禁城紀念幣蘊含中華傳統文化底蘊,二者的融合實現“文化賦能金融、金融承載文化”,讓“團圓金”既具收藏價值,更有文化象征意義。
以情感為紐帶,聯結兩岸“同胞心”
“團圓金”的意義遠超物質本身,它是兩岸同胞情感交融的紐帶,更是“兩岸一家親”理念的生動體現。
捐贈儀式上,民革中央向多家兩岸機構捐贈“團圓金”,受贈代表接過紀念幣時的握手、合影,以及現場響起的熱烈掌聲,定格下兩岸同心的瞬間,讓“兩岸一家親”從理念變為具象的情感互動。
不少網友在相關報道下留言:“一枚金幣雖小,卻裝著兩岸同胞的共同心愿!薄跋M@樣溫暖且有意義的載體能多一些,讓更多臺灣同胞感受到祖國大陸盼團圓、促融合的真心!
定居福建的臺胞陳女士通過社交平臺分享:“特意去農行看了‘團圓金’實物,熊貓圖案很親切,紫禁城元素滿是文化感。準備買一套送給臺灣的父母,告訴他們‘團圓’從來都不是遙不可及的事!
臺灣青年邱慶齡表示,以前總覺得“兩岸融合”是很宏大的詞,直到看到幣面上的紫禁城紋樣,瞬間想起小時候聽家人講的北京故事。這枚金幣不是冰冷的金屬,是把兩岸共同的記憶捏在了一起。
“團圓金,團圓情。團圓不只是一種傳承,更是一個家的定義!弊鳛楂@贈代表,臺灣青年劉軒誠動情地說:“兩岸的情感連結不會斷,不管走了多遠,不論分離多久,我們都終將團圓。我想將這份情感帶回臺灣,將這份愛傳遞下去,告訴下一代我們從何而來!
……
這些來自兩岸的真實反饋,印證了“團圓金”作為情感載體的價值——它讓兩岸共同的文化記憶與民族情感有了寄托,更讓“同根同源、共慶團圓”的信念不再是一句口號,而是掌心相觸的溫度。
“金融促統”啟新篇,助力兩岸“融”發展
“團圓金”的推出,不僅是一次文化創新實踐,更為兩岸關系發展提供了新思路,開啟“金融促統”與文創合作的新路徑。

民革中央祖統委副主任李靄君致辭。(中國臺灣網發)
“電影文化IP+貴金屬產品”的模式,延伸了文化產業鏈條,通過市場化機制為兩岸文創產業合作開辟新方向。正如民革中央祖國和平統一促進委員會副主任李靄君所說,這種模式讓金融文化創新成為服務國家統一大業的重要力量。
目前,“團圓金”已在中國農業銀行首發銷售,未來此類兼具文化內涵與情感價值的產品,將持續增進兩岸同胞的了解與信任,推動兩岸關系朝著更加和諧、美好的方向發展,共同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力量。
從《團圓令》用科技講述團圓故事,到“團圓金”以實物傳遞團圓信念,一枚小小的金幣正跨越地理阻隔,讓兩岸同胞的心緊緊相連。我們相信,海峽彼岸的每一縷思念,都能如“團圓金”一樣,把等待淬煉成溫暖的光,讓“團圓”的信念代代相傳,讓兩岸融合發展的道路越走越寬。(文/王路飛)
[責任編輯:馬琳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