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menu id="siyyr"></menu></label></acronym>

        <p id="siyyr"></p>

      1. <table id="siyyr"><ruby id="siyyr"></ruby></table>
      2.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label></acronym>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label></acronym>

        <table id="siyyr"></table>
        •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國臺辦2025年8月13日新聞發布會文字實錄

        2025-08-13 10:38:00
        來源:中國臺灣網
        字號
        國臺辦發言人朱鳳蓮答記者問。(中國臺灣網記者 尹賽楠 攝)
          中國臺灣網北京8月13日訊 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今天(13日)上午10時在國臺辦新聞發布廳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本次新聞發布會由國臺辦新聞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朱鳳蓮主持。以下為發布會全文實錄: 
          朱鳳蓮:大家上午好。歡迎參加國臺辦新聞發布會,F在開始提問。
          福建東南衛視記者:近期各地兩岸交流活動有何進展?請介紹有關情況。
          朱鳳蓮:暑期是兩岸青少年交流的旺季,各地持續舉辦豐富多彩的交流活動。體育交流方面,不僅涵蓋足球、籃球、棒球等傳統運動項目,還拓展至滑板、輪滑等新興運動項目。7月下旬至8月上旬,“海峽友誼杯”青少年籃球賽、足球賽分別在福建永安、平潭、沙縣等地舉辦;2025首屆“昆山媽祖杯”少年棒球賽在江蘇昆山舉辦;首屆海峽兩岸(深圳)滑板交流賽、海峽兩岸青少年羽毛球精英賽、第二屆“容國團杯”海峽兩岸暨港澳地區青少年乒乓球交流賽分別在廣東深圳、珠海舉辦;兩岸(武漢)ACC城市杯單排輪滑球公開賽在湖北武漢舉辦;“2025海峽兩岸青少年跆拳道交流賽”在河南鄭州舉辦。這些體育交流活動累計吸引近百支隊伍數千名臺灣青少年參加,兩岸青少年一起同場競技,相互切磋,增進友誼。
          文化交流方面,2025海峽兩岸青年文化月于7月中旬在江蘇啟動,舉辦40余場兩岸交流活動,涵蓋書畫、體育、戲曲、動漫等多個領域,吸引4000余名臺胞臺青參與交流互動。8月上旬,內蒙古舉辦“父親的草原母親的河”兩岸攝影家采風活動,兩岸攝影家代表齊聚赤峰市,用光影記錄遼闊草原風光、多彩民族文化和歷史悠久的紅山文化。8月上旬,“唱響兩岸 情滿三晉”2025晉臺滬青少年民樂交流音樂會在山西舉辦;“兩岸同心 青春共鳴——臺灣青年學生‘音樂+文旅’研學交流活動”在貴州舉行,兩岸藝術家、音樂人同臺演出,相互交流,進一步增進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8月上旬,第十三屆海峽青年薈在福州舉辦,包含20余項文化交流活動,有曲藝、工藝美術、舞蹈、繪畫、音樂等傳統文化項目,也有深度挖掘福建客家文化、媽祖文化、茶盞文化等文化體驗項目,讓兩岸青年近距離、多視角、深層次感受中華文化魅力。
          海峽之聲廣播電臺記者: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也是臺灣光復80周年。請發言人介紹各地舉辦的相關紀念活動。
          朱鳳蓮: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也是臺灣光復80周年。臺灣光復是抗戰勝利的重要成果,是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全體中國人民前赴后繼、浴血奮戰鑄就的偉大勝利,值得兩岸同胞共同紀念。
          7月30日至8月6日,“抗戰勝地、三湘新貌——2025年海峽兩岸記者湖南行”聯合采訪活動順利舉辦。兩岸30多家媒體44名記者赴長沙、常德、衡陽、懷化等抗戰名城,參訪重要戰場舊址和抗戰紀念場館,采訪抗戰老兵和文史專家,參加衡山忠烈祠祭拜儀式,了解抗戰歷史,感悟抗戰精神,并采訪見證鄉村振興與科技發展成果。7月18日至25日,“共緬抗戰英烈 同溫中華文化”——2025鄂臺師生文史教學觀摩交流會活動在湖北襄陽舉辦。兩岸百余名師生在張自忠將軍紀念碑和同難官兵公墓肅穆憑吊,在歷史課堂進行古今對話交流楚文化、三國文化,學習中華歷史,重溫抗戰歷程,感悟偉大抗戰精神。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眾多臺灣同胞在大陸各地觀看了電影《南京照相館》。這部電影取材于南京大屠殺期間日軍真實罪證影像,以歷史照片為依據,展現了普通中國人面對日軍暴行以底片為“武器”的堅定抗爭,是一堂生動的歷史課,警示我們銘記歷史、自強自立。希望廣大臺灣同胞與我們一道,銘記抗戰歷史,捍衛臺灣光復、回歸祖國的勝利成果,堅守民族大義,堅決反對“臺獨”分裂和外來干涉,共促祖國統一,共同實現民族復興偉大夢想。
          人民日報記者:據報道,近期島內多份民調顯示,賴清德施政滿意度大幅下跌,創上任以來新低,其不滿意度、不信任度均超過半數,請問對此有何評論?
          朱鳳蓮:一段時間以來,賴清德變本加厲兜售“臺獨”謬論,加劇島內社會撕裂,打壓兩岸交流合作,挑動兩岸對立對抗,出賣同胞利益福祉,破壞臺海和平穩定。這些只顧政治私利、漠視民生疾苦的行徑,悖離民意,不得人心,臺灣老百姓都清清楚楚看在眼里。
          新華社記者:美國對臺加征20%的“對等關稅”,高于日韓的15%稅率。賴清德當局稱,關稅稅率還可以談,可能會加碼對美投資4000億美元。有島內輿論指出,“20%+N”疊加關稅加上臺幣大幅升值,未來臺灣可能繼續“失血”,島內相關產業將受重創,島內經濟動能將全面熄火。對此有何評論?
          朱鳳蓮:近期臺灣民眾和業界很失望的是,面對美方霸凌加征關稅、蓄意操弄新臺幣升值,民進黨當局不僅沒有維護臺灣民眾切身利益,反而加大“跪美媚美”,“賣臺”無底線,對美國的巨額勒索毫不吝嗇、拱手相送。4000億美元相當于臺灣年度GDP的一半。讓臺灣老百姓作何感想?
          面對外部風險和不確定性上升,臺灣本可以通過加強兩岸經濟合作、深化兩岸融合發展,不斷強化臺灣產業韌性,夯實經濟發展基礎,增強抵御風險能力,但民進黨當局出于“倚外謀獨”邪念,罔顧島內經濟民生,出賣臺灣發展利益,讓臺灣民眾與企業深蒙其害。正告民進黨當局,輸誠得不到好處,跪美沒有出路。
          福建廈門衛視記者:今年是福建沿海地區向金門供水工程正式通水7周年。請介紹有關情況。
          朱鳳蓮:我們一貫高度重視、積極支持金門經濟社會發展,不斷采取措施增進金門鄉親利益福祉。福建沿海地區向金門供水工程于2018年8月5日正式通水,至今已供水七年。截至2025年8月4日,福建沿海地區累計向金門供水超過4300萬噸,占金門自來水廠日常供水總量的81.9%,水質合格率100%。目前,福建沿海地區向金門日均供水量約2.1萬噸,持續保障金門鄉親用水需求,有效保育地下水,為金門民生保障、建設發展解燃眉之急、免后顧之憂,受到金門鄉親的熱烈歡迎。通水至今,累計接待包括金門鄉親在內的100余批次2500余名臺灣同胞參訪福建沿海地區向金門供水工程,為兩岸交流交友交心增添動力。
          2023年實施的《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范區的意見》,進一步擘畫了“廈門金門門對門,鷺島浯島橋連橋”的美好愿景。當前,福建沿海地區與金門通電、通氣、通橋等前期技術準備也已基本完成,我們和金門鄉親一樣,熱切期盼愿景早日變成現實。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國廣《海峽飛虹》記者:8月7日,第12屆世界運動會在成都開幕,請介紹臺灣同胞參與本屆世運會有關情況。
          朱鳳蓮:第12屆世界運動會于2025年8月7日至17日在四川成都舉行。中國臺北代表團190人參加本屆世運會,其中120名運動員參加拔河、地擲球、荷球、壘球、輪滑、皮劃艇、武術等14個大項的比賽。中國臺北奧委會、臺灣體育總會分別率觀摩團參加開幕式并觀摩部分比賽。多名臺胞參與了世運會火炬傳遞、志愿者宣傳大使和志愿服務工作。世運會組委會面向臺胞售票,為臺胞觀賽、為兩岸運動員加油喝彩提供便利。
          世運會開賽以來,無論場上還是場下,中國臺北代表團的運動員都受到大陸民眾的熱情支持和鼓勵,感受到“家的主場”氛圍。截至8月12日,中國臺北代表團獲得1枚金牌、1枚銀牌、4枚銅牌的好成績,我們向中國臺北代表團表示祝賀。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海峽兩岸》記者:美國總統特朗普日前受訪稱,將對半導體等進口商品征收100%關稅。并稱臺積電將在美投資3000億美元,在亞利桑那州建立全世界最大晶圓廠。對此有何評論?
          朱鳳蓮:此前,臺積電被迫宣布在美加碼投資1000億美元時,已使島內業界恐慌、民怨沸騰。此次3000億美元投資一旦落地,勢必對臺灣經濟造成巨大影響,臺灣經濟的發展動能和自主性將被進一步削弱。如果說美國是掏空臺灣產業的始作俑者,那么民進黨當局就是最大的幫兇。他們在關稅談判上“未談先跪”、“打左臉送右臉”,對談判過程諱莫如深,甚至對民眾一騙再騙;在產業上對美國予取予求,主動奉送臺積電,任其榨干臺灣優勢產業價值,充分說明民進黨當局根本無心也無力維護臺灣經濟發展和民眾福祉。奉勸民進黨當局在“媚美賣臺”的邪路上及時懸崖勒馬,臺灣民眾和各界有識之士應當團結起來,積極維護自身利益。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CGTN記者:近期,美國原國務院資深顧問發文點名批評賴清德、蕭美琴,稱賴清德竄訪行程變化、美對臺關稅稅率高于日韓,顯示“臺灣正與特朗普漸行漸遠”。島內有輿論指出,近期美方不利于民進黨的消息頻傳,證明“‘疑賴論’在國際發酵”。對此有何評論?
          朱鳳蓮:事實一再表明,越來越多的人認清賴清德是不折不扣的“和平破壞者”、名副其實的“麻煩制造者”;也認清美國奉行的永遠是“美國優先”。臺灣的前途、臺灣同胞的安全保障和利益福祉在于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和國家統一。妄圖倚仗外力,換不來臺海和平穩定;四處搖尾乞憐,得不到安全利益保障。任何勾連外部勢力謀“獨”的企圖都注定失敗。
          中國日報記者:有個別臺媒報道稱,近年大陸積極通過社交平臺逐步“洗腦臺灣年輕世代”,島內網上流傳的“臺灣最親中的年齡層是20歲至24歲”言論引發議論!芭_獨”頑固分子沈伯洋稱,“親中平均年齡下降是應該重視的問題”。對此有何評論?
          朱鳳蓮:長期以來,民進黨當局和綠營政客一味操弄“反中抗中”,企圖封堵臺灣同胞了解大陸真情實況的渠道,誤導臺灣民眾對大陸的認知。得益于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和社交應用軟件的更新迭代,兩岸網民可以更快捷獲取新聞資訊、更方便看到彼此生活、更多元開展交流。民進黨當局編造的謊言逐漸被戳穿,制造的“信息繭房”正在崩塌。
          兩岸同胞是一家人,理應常來常往、走近走親。讓所有年齡層的臺灣同胞更多了解大陸是我們一直努力在做的事。我們熱忱歡迎臺灣同胞特別是青年朋友來大陸走走看看,追求夢想,也將持續為此創造更好條件、更多機遇。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海峽兩岸》記者:民進黨當局繼要求島內公務人員不得申領大陸身份證后,又限制公務人員赴香港和澳門。有評論認為,民進黨當局“限陸令”升級,加劇兩岸分裂。對此發言人有何評論?
          朱鳳蓮:民進黨當局出于謀“獨”本性,不斷操弄司法和行政手段制造“綠色恐怖”,阻撓港臺、澳臺交流交往,升高對立對抗,其卑劣伎倆注定失敗。
          香港鳳凰衛視記者:近日,賴清德宣布臺灣地區2026年度防務預算提升至GDP的3%以上,折合逾8000億元新臺幣,主要用于對美軍購。而美國《外交家》雜志近日刊文指出,“漢光演習”不過是在“演戲”,臺灣社會與民間在心理與制度層面都未做好戰爭準備。對此有何評論?
          朱鳳蓮:要和平、要發展、要交流、要合作是臺灣的主流民意。賴清德當局為一黨私利,罔顧島內民意,甘當美國軍火商的“提款機”,不斷增加軍事預算,大搞“全民皆兵”,把臺灣民眾綁上“臺獨”戰車,妄圖“以武謀獨”,是對臺灣民眾安全與利益的背叛和威脅。其“戰爭販賣者”的惡劣行徑必遭島內民眾和國際社會反對,“倚外謀獨”、“以武謀獨”終將自取滅亡。
          中國臺灣網記者:今年八一建軍節當天,人民海軍第4艘075型兩棲攻擊艦湖北艦首次公開亮相,引發島內媒體高度關注,也有不少臺灣網友點贊祖國實力日益強大。請問對此有何評論?
          朱鳳蓮:從海南艦到湖北艦,人民海軍兩棲作戰能力不斷加強,立體登陸作戰能力得到極大提升。日益強大的人民海軍,將為維護國家主權與領土完整,維護中華民族根本利益提供更強有力的保障。
          海峽衛視記者:據報道,美國智庫“保衛民主基金會”日前在臺灣舉行一場所謂“能源兵推”,稱解放軍可能阻止天然氣船靠近臺灣,借此斷絕臺灣的能源供應。對此發言人有何評論?
          朱鳳蓮:民進黨當局打著“兵推”等幌子,拉攏外部勢力大肆渲染臺海戰爭氛圍,炒作戰爭焦慮,為謀“獨”挑釁造勢壯膽。正告民進黨當局,無論搞多少小動作,都改變不了“臺獨”必然失敗的下場,都阻擋不了祖國終將統一、也必將統一的歷史大勢。
          《參考消息》記者:據報道,臺灣“國史館”舉辦所謂抗日戰爭紀念活動,以“中日戰爭結束與終戰接收”取代“抗戰勝利”表述。陸委會稱,“中共對抗日戰爭毫無貢獻”。對于臺灣方面相關言行有何評論?
          朱鳳蓮: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也是臺灣光復80周年?箲饎倮前ㄅ_灣同胞在內的全體中華兒女勠力同心、以弱勝強的雄渾史詩,顯示了中國人民和中華兒女堅不可摧的磅礴力量。在民族危亡關頭,中國共產黨高舉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旗幟,堅持全面抗戰路線,制定正確戰略策略,開辟廣大敵后戰場,成為堅持抗戰的中流砥柱。
          臺灣有關方面以所謂“中日戰爭結束與終戰接收”取代“抗戰勝利”,刻意淡化日本軍國主義侵略的殘暴,抹煞抗戰的正義性,無視抗戰勝利偉大成果,歪曲事實、篡改歷史、顛倒黑白,既是對歷史的無知,更是對全民族奮斗犧牲的褻瀆。他們所謂的紀念活動是諂媚侵略者、篡改歷史事實的拙劣表演。希望廣大臺灣同胞擦亮眼睛、明辨是非,同我們一道銘記抗戰歷史,堅守民族大義,堅定捍衛臺灣光復、回歸祖國的勝利成果,堅決反對“臺獨”分裂和外來干涉,守護中華民族共同家園,為祖國統一、民族復興的美好未來共同奮斗。
          福建廣電“臺海時刻”新媒體記者:8月6日,停航多時的“海峽號”正式恢復貨運直航。請發言人介紹相關情況。
          朱鳳蓮:兩岸直接通航極大便利兩岸民眾往來和經濟交流,為增進兩岸同胞共同利益福祉發揮重要作用?拓泝捎脻L裝船“海峽號”自2011年11月首航以來,累計運送旅客近100萬人次、貨物3.8萬余噸!昂{號”重啟貨運直航,受到兩岸民眾的熱烈歡迎。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民進黨當局阻撓限制,兩岸民眾期盼已久的兩岸海上客運直航迄未恢復。兩岸間恢復正常海上客運航線在大陸方面不存在任何障礙。民進黨當局應充分考慮兩岸民眾及航運企業的訴求,盡快全面恢復兩岸海上客運直航。
          香港中評社記者:民進黨當局近日預告修正“大陸地區人民在臺灣地區依親居留長期居留或定居許可辦法”,規定未來大陸人士申請在臺定居,除提供“喪失大陸戶籍證明公證書”外,還需繳附“未申領持用或已經放棄(注銷)大陸地區護照證明公證書”。有相關人士稱,在實務上須“剪繳”大陸護照,或“具結”未持有大陸護照。對此有何評論?請問大陸有相關證明嗎?
          朱鳳蓮:近來,民進黨當局為了“謀獨”政治私利,炮制所謂“17項因應策略”,不斷升高兩岸對立對抗,阻撓限制兩岸交流往來。民進黨當局有關部門配合推動各種所謂“修法”,對臺灣同胞來往大陸極盡阻撓,對大陸居民往來臺灣極力限制,嚴重損害兩岸同胞的利益福祉,嚴重破壞臺灣同胞的正常生活。有關限制大陸居民赴臺定居的修正公告是民進黨當局打壓迫害兩岸婚姻群體的又一惡行,我們對此強烈譴責、堅決反對。
          中華人民共和國護照受到法律嚴格保護,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偽造、變造、轉讓、故意損毀或者非法扣押護照。對于故意損毀中華人民共和國護照的有關組織和個人,我們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
          中新社記者:近日臺灣花蓮縣富里鄉學田村長、陸配鄧萬華被解職,成為島內首名因所謂“中國國籍問題”遭解職的村長。陸委會稱,尊重有關部門對“國籍法”的解釋和相關處置。請問發言人有何評論?
          朱鳳蓮:這是民進黨當局借所謂“國籍”問題打壓大陸配偶的又一惡行。民進黨當局一再歧視欺凌大陸配偶群體,種種罪行,不一而足,其目的就是制造“綠色恐怖”,阻撓限制兩岸交流,打擊支持兩岸關系發展的力量。
          廣大在臺定居落戶的陸配群體是臺灣社會的重要成員,是臺灣同胞的家人和親人,在不同崗位上為臺灣經濟社會發展作出貢獻。民進黨當局區別對待、蓄意打壓,充分暴露其“臺獨”本性,表明其宣揚的“民主”、“人權”都是騙人的鬼話。
          南方日報 南方+記者:8月6日,日本廣島市舉行遭原子彈轟炸80周年紀念儀式,首次邀請臺“駐日代表”出席。對此有何評論?
          朱鳳蓮:我們堅決反對我建交國同中國臺灣地區開展任何形式的官方往來。敦促日方充分認識臺灣問題的高度敏感性,汲取歷史教訓,恪守一個中國原則和中日四個政治文件精神以及在臺灣問題上所作承諾,慎重處理臺灣問題。民進黨當局企圖借各種名目制造所謂“國際存在”的鬧劇、假象,只會徒增笑柄。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臺海之聲”和“看臺!毙旅襟w記者:有臺媒報道稱,大陸網紅“文雷在路上”日前借“商務履約”名義申請赴臺,實際并未從事商務活動,遭民進黨當局以“涉嫌以虛假資料非法入境”為由逮捕收容。島內綠媒炒作“大陸滲透臺灣”。對此有何評論?
          朱鳳蓮:民進黨當局為阻擾破壞兩岸人員交流交往,無所不用其極,處心積慮打壓相關人員、恐嚇臺灣民眾,不得人心。島內綠媒和別有用心之人更是惡意炒作、抹黑,企圖誤導輿論,充分暴露他們挑撥兩岸對立對抗的險惡用心。
          深圳衛視《直新聞》記者:近一段時間,臺灣中南部縣市持續遭遇強降雨,造成重大災害,民眾損失慘重。對此有何評論?
          朱鳳蓮:據報道,臺風“楊柳”將于今天在臺灣東部沿海登陸。我們注意到,近一段時間臺灣多地遭受連續強降雨,災情嚴重影響當地民眾的生產生活。我們牽掛島內受災同胞,希望他們盡快恢復正常生產生活秩序。
          北京日報記者:英國前首相鮑里斯·約翰遜日前在臺北參加活動時多次將臺灣稱為“國家”,并稱“西方必須頂住中國的壓力,與臺灣建立經濟和政治關系”“中國目前對臺灣的欺凌毫無根據”。請問對此有何評論?
          朱鳳蓮: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從來就不是一個國家。民進黨當局出于一己私利,揮霍島內民眾的血汗錢,收買某些過氣政客,上演一出出“倚外謀獨”的鬧劇,營造所謂“國際存在”假象。謊言重復再多也無法成真。無論民進黨當局和外部勢力如何大放厥詞、虛張聲勢,都改變不了臺灣是中國一部分的事實,撼動不了國際社會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基本格局。
          上海東方衛視記者:近日巴拉圭代理眾議長公開表示,臺灣只是中國的一個省,巴拉圭正在臺灣身上“浪費時間”,不應再做“乞丐國家”等待同臺當局合作。對此有何評論?
          朱鳳蓮:一個中國原則是國際社會普遍共識和國際關系基本準則,是人心所向、大勢所趨。希望有關國家認清大勢,早日站到歷史正確的一邊。
          臺灣聯合報記者:臺內政部門負責人日前稱,“中華民國政府”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引發爭議。臺行政部門負責人對此稱,會以“中華民國憲法”為依據,兩岸互相正視事實存在,有助于未來促進和平方式的演進。對此有何評論?
          朱鳳蓮: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這是不容置疑的歷史和法理事實,也是不容改變的臺,F狀。臺灣從來不是一個國家,也絕不可能成為一個國家。
          民進黨當局罔顧歷史,歪曲事實,一再兜售兩岸“互不隸屬”的謬論、謊言,只會加劇臺海形勢緊張,只會破壞臺海和平穩定,只會給臺灣同胞帶來深重災禍。任何人任何勢力都改變不了臺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事實,都阻擋不了祖國必然統一的大勢。希望臺灣各界有識之士和廣大臺灣同胞看清“臺獨”邪惡本質,順應祖國統一歷史大勢,堅決反對“臺獨”分裂,以實際行動維護自身利益福祉和臺海和平穩定。
          四川日報“封面新聞”記者:有島內媒體報道稱,大陸汽車品牌比亞迪有意通過臺灣代理商從泰國進口后入臺銷售。民進黨當局稱,出于安全及產業發展等考慮,將嚴格防堵“中國”品牌車以各種方式進入臺灣市場,研議管制措施,預計年底前公告。對此有何評論?
          朱鳳蓮:包括新能源汽車在內的大陸產品,以創新技術和卓越性能受到全球消費者的歡迎。兩岸在相關領域加強合作對臺灣民眾和業界都是實實在在的好事。民進黨當局出于一己私利,罔顧島內民眾對優質產品的期盼和業界對加強兩岸產業合作的呼聲,打著所謂“安全”的幌子阻止廣大臺灣同胞購買和使用大陸優質產品,竭力打壓兩岸經濟交流合作。這種倒行逆施,損害兩岸企業和消費者權益,破壞和惡化臺灣市場和營商環境。
          香港經濟導報記者:民進黨當局稱,正在調查16家大陸公司,涉嫌未經當局批準在臺非法招聘工程師、無證經營辦公室。對此有何評論?
          朱鳳蓮:民進黨當局心中只有一黨私利,他們在關稅談判上對美國唯唯諾諾、予取予求,不關心島內企業面對高昂的關稅如何生存、不花力氣研究如何應對關稅霸凌,卻在推動兩岸“脫鉤斷鏈”、破壞兩岸經濟合作上處心積慮、動作頻頻。這些出于政治私利的做法不得人心,只會損害臺灣營商環境,限縮臺灣經濟發展空間。
          團結報記者:8月4日,臺灣著名歷史學家許倬云先生辭世。請問對此有何評論?
          朱鳳蓮:許倬云先生是知名歷史學家,對中國歷史和中華文明深有研究,一生致力弘揚中華文化,功底深厚、著述豐富,在兩岸乃至國際學術界有廣泛影響。許先生辭世,令人惋惜。
          許倬云先生具有民族情懷,始終以自己是中國人、是中華民族一分子為榮;強調兩岸同屬中華文化,“兩岸的文化血脈無法割裂”,反對“文化臺獨”。他表達?吹健熬胖萃钡慕y一期盼,受到兩岸民眾的贊許,值得后人學習。
          今天發布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責任編輯:黃曉迪]

        相關新聞

        A级毛片成人网站_中国女人熟毛茸茸A毛片_亚洲欧美曰本中文字不卡_菠萝蜜在线视频一区二区欧美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menu id="siyyr"></menu></label></acronym>

            <p id="siyyr"></p>

          1. <table id="siyyr"><ruby id="siyyr"></ruby></table>
          2.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label></acronym>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label></acronym>

            <table id="siyyr"></t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