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撫順市新撫區以解民憂、辦實事為著眼點,搭建三個平臺,強化領導干部工作作風轉變和職能作用的發揮,拉近了干群關系,增進了魚水之情。
搭建愛心平臺,登門認親,開展捆綁式全方位幫扶。結合創先爭優活動,建立了區級領導包街制度和區中層副科職實以上領導干部包戶制度。通過黨組織組搭臺,實施全方位、零距離服務群眾。全區26名區級領導和253名中層領導干部走入群眾中去“登門認親”,實行包訴求、包生計、包發展一包到底的捆綁式幫扶。建立了“七彩卡”幫扶手冊,記錄服務流程與幫扶績效信息,即,紅色連心卡,記錄著包戶領導干部的姓名、崗位、職務、聯系電話等個人信息,發給群眾便于聯系;紫色民情卡,登記服務對象的家庭生活情況及每個成員信息,讓包戶領導干部知情;粉色幫扶卡,由群眾填寫需幫扶內容和希望達到的結果,供領導干部在實施幫扶措施時最大限度的接近目標;黃色訴求卡,由群眾填寫訴求的內容及產生原因,領導干部能解決的馬上解決,解決不了的及時上報,并做好思想工作,防止越級訪;綠色承諾卡,領導干部要結合自身能力,對群眾提出的問題做出承諾,定期回復;藍色上報卡,領導干部對群眾提出的解決不了的問題,在簽署個人意見和姓名后及時上報,并做好跟蹤落實;橙色反饋卡,領導干部反饋結果時,要讓申訴人簽字并對反饋結果做出評價,存檔備案,區委定期抽查。
搭建服務平臺,因事制宜,開展經常性送需援助。通過“七彩卡、群眾信箱、咨詢電話、征求意見表”等方式,收集的群眾所想、所需,有的放矢組織相關職能部門領導干部牽頭實施,并規定集體服務每年不少于2次,個人服務每年不少于3次。如,民政局長為貧困群眾提供資金救助,實施“扶弱”;發改局長為謀業群眾提供經營項目,并組織相關人員跟蹤服務,實施 “扶項”;就業局長為想謀一技之長的群眾提供技能培訓,實施 “扶技”;衛生局長為群眾提供健康咨詢及身體常規免費檢查,實施“扶健”等 “造血式”的送技送需援助工程。此外,其他職能部門領導干部,結合部門特點,在各社區的“宣傳欄”公布本部門的服務項目、聯系電話及承辦人等信息。南苑社區居民李大娘有感的說:“現在有事只要到社區轉一轉、打一電話事就能明白個七八分!蹦壳,全區共有21個部門,490余名機關干部在各級領導干部的帶動下,為2600多個家庭5300余人提供了所需服務,解決民生問題270余件。
搭建保障平臺,跟蹤督辦,確保服務群眾扎實有效。成立了4個考核督查小組,日常小組成員通過電話督辦、書面督辦、會議督辦、現場督辦等形式為領導干部做好服務群眾提醒,每季度以聽取匯報、檢查“七彩卡”、民意測評等方式考核領導干部服務群眾的落實情況。同時,采取“三掛鉤”考核來促使領導干部服務群眾扎實有效,即與領導干部單位黨建工作評比相掛鉤,把集體服務與個人服務次數和質量相結合進行評比,年底納入單位評比的總成績;與領導干部個人年度評優相掛鉤,對于在服務群眾中表現突出、群眾滿意度高的優先評優;與領導干部的提拔使用相掛鉤,在領導干部提拔使用時,黨組織到服務對象中征求意見,視服務對象為第一情報員。目前,有2800余名群眾參加了對領導干部在評優、提拔方面的測評,全區有6名領導干部因服務群眾工作不扎實取消了評優資格。(新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