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海南視窗11月1日消息:
定安縣努力促進瓊臺兩地農業經濟發展而建立了海峽兩岸(海南)農業合作試驗區,近年來,經過兩地不懈的努力,已取得了扎實的成效,臺商在定安的事業不斷發展,也為當地百姓提供了大量的發展商機,帶來了實惠。
圣女果是1998年從臺灣引進到定安縣種植的熱帶水果品種,目前,圣女果在定安已是遍地開花。如今,每到冬季瓜菜種植的時候,定安縣龍州洋等各大田洋,都是一望無際的圣女果,圣女果已成為定安縣農業的一大產業。
定城鎮譚黎村干部蒙傳春說:“這幾年來,我們譚黎村委會,冬種總面積是2300畝。從臺灣引進的品種,就占了50%以上的面積。圣女果亞蘇11號,種了500多畝;圓椒、尖椒等椒類,種了1000多畝,經濟效益不錯。臺灣品種,在我們本地種植效果好,經濟效益也非常好,得到了老百姓的認可。今后,對農業發展來說,希望多多引進臺灣的新品種,進一步提高我們的農業經濟效益!
潭黎村村民梁正花,每年冬季都種5畝圣女果,都是臺灣品種,收入很可觀,單圣女果種植收入就達到3萬元左右。
臺商唐潮鳴先生從臺灣引進的臺農17號精裝菠蘿,在定城鎮龍州片區種了兩千多畝,目前,菠蘿長勢喜人,碩果累累。他說:2002年引種過來的臺灣品種臺農17號精裝菠蘿,差不多有4年時間了。品種剛進來時,這邊沒有人知道。臺農17號精裝菠蘿質量好,而且產量逐年增長。2003年、2004年的產量5000多斤一畝地,2005年差不多達到6000斤左右,今年可以達到7000斤的產量。這也增強了我們種植的信心。我在海南種植了近5000畝左右:澄邁有2000多畝,定安2000多畝,?谂f州700多畝。在廣東、廣西也種了不少。希望當地政府大力支持我們臺商。如果當地政府重視,我們把這些好的品種、生產技術,轉讓給當地農民,那是最好的,是兩方面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