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menu id="siyyr"></menu></label></acronym>

        <p id="siyyr"></p>

      1. <table id="siyyr"><ruby id="siyyr"></ruby></table>
      2.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label></acronym>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label></acronym>

        <table id="siyyr"></table>
        | 首頁 | 專題首頁  | 臺灣周動態  | 臺商看遼寧 | 遼臺往來 | 專家解讀遼寧  | 圖片報道 |
        |  遼寧老工業基地展新顏  |  遼寧惠臺政策 |  遼寧臺企  |  遼寧之美 |  兩岸經貿動態 |  網友評遼寧 |
        遼寧老工業基地展新顏
         
        兩大基地振興遼寧的脊梁
         
         
          來源:      日期:2006-08-16 13:48

         

        翻開共和國的歷史,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在遼寧的工業家族中,少有像裝備制造業、石化、鋼鐵、建材業那樣,是與共和國一同在風風雨雨中,走過漫長的54年歲月的。

         

        它們是共和國成長的見證;共和國是它們發展的基石。

         

        鞍鋼、本鋼、沈陽鼓風機、沈陽機床、大連起重機、本溪工源水泥等等,在這幾個行業內,像這樣在建國初期,就開始為共和國作貢獻的企業實在是太多了。它們不僅僅是我們遼寧工業的脊梁,也是共和國工業的脊梁。

         

        首都的十大建筑,有它們生產的鋼材、水泥;大西北工業基地的建設,有它們支援的工程師、技術工人;大西南工業項目的開發,有它們提供的機械設備。他們為共和國的成長,作出了卓越的奉獻。

         

        1986年的初秋,記者去四川開會。在攀枝花,記者說話的口音,引起了一對老年夫婦的注意。他們走上前,注視著我,問:您是遼寧人吧?家在哪?我告訴他們,我是遼寧人,家在本溪。兩位老人幾乎同時抓住我的手,使勁地搖晃著說:“我們是老鄉啊,本溪好嗎?本鋼好嗎?”這時,他們的眼里已經含滿了淚珠。他們夫婦是當年支援三線建設來到攀枝花的。來的時候,兩人才30剛出頭,現在已經是60多歲的老人了。

         

        也正因如此,它們肩負的擔子也就太重太重。當我們的共和國迎來改革開放的春天時,它們都已經不負重壓了。國外的同行們已經在高擎科技大旗大步前行,國內的民營企業已經在依靠優惠政策迅猛發展,可它們還在為怎么背好背上的“小社會”思考、犯難。雖然它們與共和國同行幾十年,但是,在改革開放之后,它們卻不知道自己的下一步應該怎么走了。

         

        拿本溪鋼鐵公司做例子。到上個世紀的70年代末,本鋼有十余萬職工。這其中,一、二線的生產工人不足5萬人,其余的,絕大部分是靠在主廠懷里吃鋼鐵飯的“大集體”。這些“大集體”的工作很簡單,把主廠生產的產品拿過來再賣出去,就算創造利潤了。

         

        那時候,本溪誰家能有人在本鋼工作,可是件十分榮耀的事。工資高、福利好、鐵飯碗。而這時,本鋼一座解放前就有的高爐,還在艱難地運行呢。所以,當春天迎面走來時,本鋼有些力不能及了。但我們不能忘記,本鋼只是一個代表。改革開放,雖然共和國的工業經濟迎來了第二次新生的機遇,但無情的市場經濟也在逼迫著國有企業前行。面對機遇,也面對逼迫,我省的工業企業開始了“第二次創業”。雖然前進的步伐有些沉重,但他們都在努力向前走。尤其是進入“八五”“九五”,裝備制造業、石化、鋼鐵、建材業這4大工業行業經過改革的陣痛后,都在脫胎換骨。

         

        難能可貴的是,他們邁出的第一步,就是拿自己“開刀”。鞍鋼、遼河油田、本鋼在人事制度改革上做文章;遼寧精密儀器、沈陽鼓風機、沈陽輸變電在轉制上下功夫……雖然由于體制的限制,當時的改革還不是徹底的,但畢竟為后來的主輔分離,轉換機制,打下了一個基礎。省冶金行業管理辦公室的一位負責人深有感觸地說,如果沒有當年的人事制度改革,像鞍鋼、本鋼這樣的國有大型企業,主輔分離出十幾萬人,是不可能在幾年的時間內完成的。

         

        與此同時,大投資,大改造,也在這4大工業行業內轟轟烈烈地進行著。大連石化的擴建工程,鞍鋼、本鋼的冷軋板、熱軋板改建工程等重大建設項目都拉開了帷幕。有數據表明,在“九五”時期的后3年,全省累計完成技術改造投資805億元,實施技改項目6323項。這其中,大部分的資金和項目投在了裝備制造業、石化工業、鋼鐵工業上。

         

        當然,從某種意義上講,我省這4大工業行業在這個階段的改革、改造,還屬于“行業行為”,并沒有和全省工業經濟的宏觀發展戰略緊密地聯系在一起。所以,問題是難免的。

         

        “小軋鋼”、“小水泥”、“小玻璃”、“小煉油”就是在這一時期出現的。但是,這畢竟是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事實也是如此。到了“九五”末期,我省這4大工業行業基本進入健康發展的軌道。僅就建材行業而言,水泥、玻璃這兩項主要產品的產量,就分別比“七五”末期增長了863萬噸和533萬重箱。

         

        我省的工業企業通過自我否定和自我再生,把自己昨日的輝煌帶進了新時代。

         

        獻給新世紀的一篇力作

        我們走進新時代。

         

        先讓我們來看一組數據:

         

        新世紀的前兩年,我省累計向裝備制造、石化、冶金行業投入技術改造資金近700億元。沈陽機床、鞍鋼冷軋、本鋼熱連軋等32個重大項目投產。通過技術改造——

         

        石化行業燒堿離子膜化率69.2%,高出全國平均水平47個百分點;輪胎子午化率達到67.5%,高出30個百分點;

         

          鋼鐵行業的連鑄比提高到92%,冷軋板等產品和高附加值產品比重提高20個百分點;

        機械行業圍繞超高壓輸變電成套設備、大型石化、電力生產裝置的國產化、成套化,開發生產了核主泵、大型往復式壓縮機等核心產品,石化裝備成套率達到95%以上,造船能力達到145萬噸。

         

        省建材行業管理辦公室主任石光介紹說,我省傳統建材和新型建材在“九五”末期,行業規模只有100多億元,現在已經達到300億元。步子邁得這么大,發展得這么快,就是得益于省委、省政府把建材行業的發展作為遼寧經濟發展的一個增長點來重視。在全省范圍內對其進行產品結構調整,提升傳統產業的科技含量。

         

        700億元的技術改造投入,給我省這4大工業行業帶來的變化和經濟效益是巨大的。

         

        以鞍鋼、本鋼為代表的遼寧鋼鐵工業,開始告別只能生產初級產品的歷史。鞍鋼的冷軋板、管線鋼,本鋼的熱軋板,生產能力等幾項主要技術指標,都走在了全國的前列;

         

        以大連石化、遼河油田、兩錦石化、撫順石化為代表的遼寧石化工業,構成了環渤海石化工業聚集區。在這個區域內,一個以石油、石化為主體,化工門類齊全,配套性較強的完整的石化工業體系已經形成,并將繼續保持原油加工能力全國第一的位置;

         

        以沈陽、大連的機床、汽車、加工設備、金屬軋制設備、鑄造設備等為代表的遼寧裝備制造工業,構成了南北相連的裝備制造“黃金線路”。在這條線路的帶動下,全省裝備制造業僅今年前8個月,就完成工業總產值654億元,同比增長66.5%;實現銷售收入、利稅分別為559.7億元和6.69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1.3%、70.9%!斑|寧造”在國內所處的地位,已經無人可以替代。

         

        以大連實德、遼陽忠旺、營口東林為代表的遼寧新型建材工業,形成了民營企業擎起遼寧建材工業大旗的局面。這支遼寧工業的生力軍,正在創造一個奇跡:塑料型材的年產量達到60萬噸,占全國總產量的50%以上。

         

        看著這一切,我們沒有理由不相信,裝備制造業、石化、鋼鐵、建材業已經支撐起了遼寧工業的新格局。盡管在過去的幾十年的歲月里,它們在遼寧工業的發展過程中,也一直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但是,絕對沒有像今天這樣具體、集中。

         

        兩大基地 鑄就遼寧工業新脊梁

         

        2003年初,遼寧省委、省政府組織一支精明強悍的隊伍,在全省各地調查研究,對遼寧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實施方案,進行認真的討論。最后,初步確定了遼寧老工業基地振興的基本思路:重點建設現代化裝備制造業和重要的原材料工業兩大基地。

         

        實事求是地說,對于這個戰略思路的確定,我們給予多么高的評價,都不為過。

         

        因為它完全符合遼寧經濟發展的實情。

         

        談起這個話題,石光如數家珍。他說,遼寧有著全國最大的城市群,城市建設,城市經濟發展,都離不開鋼鐵工業、建材工業的大力支持。首先,城市建設,城市經濟發展,需要大量的鋼鐵產品、建材產品,這就會極大地推動這兩個產業的發展;其次,僅建材工業一項的發展,就能帶動與其相關的十多項產業的發展。這種連帶作用,自然就形成了一個經濟快速發展的循環圈。

         

        市場經濟就是如此,你推動我發展,我拉動你前進。到這里,我們自然就可以得出一個結論,把裝備制造業、重要原材料工業作為推動遼寧經濟發展的兩大基地,是符合遼寧省情,尊重市場經濟發展規律的。

         

        尤其是,我們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戰役已經打響,這就更應該這么來理解建設遼寧兩大基地的發展戰略。戰略對頭,戰役必勝。

         

        建設遼寧兩大基地的現實意義和歷史意義,都是非常深刻的。它所起到的作用,絕不僅僅是這四個產業自身的發展,它更標志遼寧經濟的發展,將有著更堅實的基礎;遼寧工業的明天,將有著更堅硬的脊梁。

         

        用新的戰術去實現新的戰略

         

        2003年3月5日,沈陽萬豪酒店。

         

        已經由國有企業轉制為民營企業的本溪工源水泥集團,與世界最大的水泥生產企業——法國拉法基集團公司,簽訂了合資意向協議。這之后的幾個月里,雙方多次就企業資產、生產能力、技術設備水平等事項,進行相互考察。這個過程,雙方逐漸走近,都表現出了合作的誠意。

         

        這個合資項目成功之后,本溪工源水泥集團將成為東北地區最大的水泥生產企業。

         

        大幕拉開,振興遼寧老工業基地的戰役已經打響。既然稱其為一場戰役,我們就不要寄希望于打好幾場硬仗就能取得最后的勝利。硬仗是局部,戰役是組合。

         

        發展一個行業,救活一個企業,都不是振興遼寧老工業基地的最終目的。從根本上講,我們要做的是,提升遼寧經濟發展的整體實力,創造適合經濟發展的整體社會環境。做好了這些工作,振興才會變為現實。

         

        當初,本溪工源水泥廠的轉制引來不少非議。今天,本溪工源水泥集團用持續的發展,讓那些非議煙消云散。

         

        既然我們開始做了,就要做到底。把不能變為可能,把可能變為現實,是我們振興遼寧老工業基地的一個目標。

         

        60年的發展史,萬余名職工。丹東化學纖維(集團)有限公司的家底挺豐厚。但恰恰相反,走過60年的歷程,設備老、包袱重、人員多的丹化,負債率已高達100%。丹化家底皆無,誰都認為必死無疑,但丹東市委、市政府卻想把它救活。過程雖然很復雜,但做法卻很簡單:毀滅舊的丹化,再造新的丹化。2003年的春天,福建升匯紡織投資集團出資收購丹化90%的股份。丹化從國有企業變為民營企業。改制后的丹化就大不一樣了,生產組織結構實現了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分離,新體制和新機制迅速建立,今年前6個月實現利潤690萬元,完成稅金1822萬元,同比分別增長718%和15.3%。

         

        丹化走過的路,是全省4大工業行業中很多企業正在走,或者即將要走的路。這條路我們必須走,停滯不前或半途而廢,都將斷送我們自己。該轉制轉制,該出售出售,該合資合資,適合什么搞什么,目標只有一個,把振興遼寧老工業基地的戰略構想變為現實。

         

        省委、省政府已將這幅圖畫描繪出來,我們面對這幅圖畫,一定會激動不已。到2005年,全省裝備制造工業增加值達到550億元,年均增長17%以上,經濟總量進入全國前5位;全省石化、鋼鐵、建材業增加值達到683億元,年均增長10%以上。兩年后,兩大基地奉獻給遼寧人民的是這樣一份禮物:造船能力400萬噸,汽車生產能力44萬輛,數控機床生產能力9000臺;原油加工能力6920萬噸,乙烯生產能力93萬噸,子午線輪胎生產能力1000萬套;生鐵生產能力2400萬噸,鋼材生產能力2500萬噸。

         

        帆已揚起,我們將要遠航。前方雖然有浪,但更有藍色的海洋。依托這么宏偉、壯觀的兩大工業基地,遼寧的經濟必將出現一個大發展、快發展的喜人局面。我們有這個信心。


        來源:遼寧日報 


        編輯:妮妮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
         
        中國臺灣網版權所有
        A级毛片成人网站_中国女人熟毛茸茸A毛片_亚洲欧美曰本中文字不卡_菠萝蜜在线视频一区二区欧美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menu id="siyyr"></menu></label></acronym>

            <p id="siyyr"></p>

          1. <table id="siyyr"><ruby id="siyyr"></ruby></table>
          2.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label></acronym>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label></acronym>

            <table id="siyyr"></t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