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menu id="siyyr"></menu></label></acronym>

        <p id="siyyr"></p>

      1. <table id="siyyr"><ruby id="siyyr"></ruby></table>
      2.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label></acronym>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label></acronym>

        <table id="siyyr"></table>

         

        首頁-專題-交流-第一屆兩岸民間菁英論壇在滬舉辦-背景資料
         
        宋楚瑜:臺灣最具爭議性的人物
         
         
          來源:      日期:2005-09-09 13:21

         

               親民黨主席宋楚瑜自1974年踏入政壇后,始終是臺灣政局演變過程中引人注目的焦點人物,也是一個褒貶不一、極具爭議性的人物,有人說他“權謀投機”,也有人說他“勤政親民”。
          
          忠厚老實的少年郎

             宋楚瑜于1942年出生在湖南省湘潭縣,1949年隨父到了臺灣。其父宋達曾任臺灣“國防部”人事局長、聯合勤務副總司令等職,與蔣經國私人關系密切,1975年8月病逝。
          
             少年時期,宋楚瑜家境貧寒。他穿的衣服都是用爸爸的軍衣改的,連襪子也是把黃色的軍襪染后再穿的,有時候洗多了,顏色褪了,還得再染,接著穿。當時,宋達的身體不太好,宋楚瑜的母親往往會打個雞蛋,煮點麥片,給丈夫補補。但宋達每次都留一點,給6個孩子中最乖的吃。直到現在,宋楚瑜也忘不了麥片的甜美滋味。
          
             小時候的宋楚瑜是個木訥內向的孩子,學習成績也不好,數學經?既畮追。1959年高中畢業后,他遵從父親的意愿參加理工科大學聯考,但只考了200多分,黯然落榜。他對父親說:“我的志向不在理工,蓋林肯紀念堂的是學理工的人,可是坐在中間受人紀念的,卻是學政治的!彼芜_深受觸動,于是同意他學文。第二年,宋楚瑜以400多分的高分考入臺灣政治大學外交系。
          
             進入大學后,宋楚瑜還是那么拘謹害羞,一點也不出色,大學4年,很多同學都沒聽說過有他這個人,因為他既不參加活動,平常也很少講話。不過,宋楚瑜非常愛讀書,由于念的是外交系,他不但勤練英文,還相當注意穿著和談吐。
          
          娶個老婆比自己大

             以政大第一名的成績畢業后,宋楚瑜先是服完兵役,然后到美國伯克利大學深造。當時的生活相當清苦,他住在朋友家,靠在餐館洗盤子掙錢。據說,他一生最痛恨的就是洗盤子,而最感激的就是妻子陳萬水給他找了一個在圖書館打工、不用洗盤子的工作。
          
             陳萬水當時也在伯克利大學學習,由于年紀比宋楚瑜大,對他相當關照,不僅幫他介紹工作,還幫他介紹女朋友。但由于宋楚瑜生性木訥,再加上功課很忙,所以一個也沒談成。后來陳萬水對他說:“干脆把我兩個妹妹介紹給你好了!币虼,當兩人結婚回到臺灣時,宋楚瑜看到兩個小姨子還開玩笑地說:“哎,你姐要把你們介紹給我!
          
             陳萬水嫁給宋楚瑜頗具戲劇性。一次,宋楚瑜妹妹的朋友要到舊金山念書,叫他去接機,順便認識一下。宋楚瑜租了一輛車去機場,但那女孩早被她舅舅接走了。于是他去找陳萬水,一起出去玩。在郊游的途中,宋楚瑜對陳萬水說:“你嫁給我好了!标惾f水先是說:“怎么可能,你比我小!彪S后就干脆答應了。
          
          備受蔣經國欣賞

             宋楚瑜夫婦在美國打拼了8年,并小有成就,時任臺灣“新聞局長”的錢復大力向蔣經國推薦。1974年,宋楚瑜執意返回臺灣,擔任蔣經國的英文秘書,并在年底以秘書身份代理“新聞局副局長”!
          
             1978年12月的一天凌晨,即美國正式宣布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與臺灣當局“斷交”的前晚,美駐臺代表安克治致電宋楚瑜,請他安排次日與蔣經國見面事宜。宋楚瑜聽后想都沒想,就要求安克治立刻與他一道直奔士林官邸,喚醒已經入睡的蔣經國,報告相關情況。事后,蔣經國對宋楚瑜的應變能力大為贊賞,并于一個月后正式任命他為“新聞局長”。在“新聞局長”任內,宋楚瑜將駕馭文字與媒體的能力發揮得淋漓盡致,經常把一個相當困難或復雜的事情,以簡單明了的語言表達出來,成為當時公認的最佳“政府發言人”。自此,宋楚瑜聲名大噪,其英俊瀟灑的外表更俘虜了不少少女的芳心。
          
             宋楚瑜任“新聞局長”期間,正值“黨外”運動蓬勃發展之際,每年都有重大事情發生,如1979年的“美麗島事件”,1980年的林義雄滅門血案等等,每件事都需要他為當局辯駁,講一套“說法”說服民眾。1984年8月轉任國民黨文工會主任后,宋楚瑜成為“國民黨的化妝師”,和“黨外”的摩擦更加頻繁。他被“黨外”勢力扣上“打壓民主運動”的大帽子,這成為其政治生涯中始終無法卸下的包袱。至今,民進黨仍拿這些事作為攻擊宋楚瑜的靶子。
          
             與此同時,宋楚瑜和蔣家的關系卻日益密切,他把蔣經國視為父親,就連蔣方良愛吃什么他都知道。蔣經國去世后,每逢忌日,宋楚瑜都不免要哀悼追思一番,甚至痛哭一場。在競選臺灣省長的時候,宋楚瑜不僅在穿著上,甚至在許多小動作上都與蔣經國相當神似。例如他下鄉的時候,每次都穿著夾克,遇到有民眾熱情歡迎,他從不與他們保持距離;如果有民眾請他吃飯,不管是冷是熱,他都往嘴里送。末了,在民眾熱烈歡送之際,他好不容易爬進車子之后,還會學蔣經國,露出半個身子在車門口,向民眾揮手說再見。
          
          曾與李登輝情同父子

             雖然靠蔣經國的關系發跡政壇,但如果光靠蔣家的余蔭,宋楚瑜不可能有后來的局面。他憑借自己的政治頭腦,在蔣去世后不久,選擇了李登輝當靠山。
          
             1988年1月13日蔣經國去世的當天下午,國民黨高層關于由誰繼任黨主席一事產生了嚴重分歧,宋美齡要求暫緩推舉黨主席。1月27日,國民黨召開中常會,在會議行將結束之際,宋楚瑜突然起身,慷慨陳詞:“推舉李登輝同志代理主席是全體中常委都有的共識,今天原本應提出討論、通過的,現在卻又不提了,有損國民黨的形象,且愈晚提,損害就愈大”。說完后,他拂袖而去,以退席表示抗議。會場氣氛頓時為之凝結,最后通過了由李登輝代理黨主席一案,確保了李在黨內的地位。
          
             宋楚瑜以石破天驚的“臨門一腳”把李登輝推上國民黨的權力頂峰,自己也卷進了權力斗爭的漩渦。此后,他一路跟隨李登輝,充當其剪除政敵、排擠異己的“馬前卒”與“打手”,與李建立起“情同父子”的關系。在國民黨內“擁李”與“反李”的流派斗爭中,宋楚瑜也得罪了不少黨內元老和干部。外界對他的評價開始出現兩極化,不喜歡他的人認為他是“善投機、重權謀”的“大內高手”;喜歡他的人則認為他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隨著黨內政敵一一被剪除,李登輝在國民黨內的地位日漸穩固,在逐漸建立起自己的班底后,他開始對宋楚瑜疏遠,宋亦感覺到與“總統府”的關系不如以往密切。尤其是李登輝在一些重大決策上不讓他事先知道,讓宋楚瑜感覺就像“寒天飲冰水,點滴在心頭”。
          
             走遍全省309個鄉鎮1993年2月,李登輝提名聽話的臺灣省政府主席連戰為“行政院長”,由宋楚瑜接替他的職務。當時,省政府主席即將于1994年開放民選,面對“末代省主席”以及可能從此被流放的命運,宋楚瑜默默告訴自己,“我要重新走出不同的路,徹底丟掉國民黨政爭的包袱,為自己打造另一片天地”。
          
             宋楚瑜一進省政府,就馬不停蹄地到大小鄉鎮四處巡視,并一再對外宣稱省主席的辦公室是在臺灣省每個角落。他訂了一輛9人座位的福特旅行車,車上備有書報袋、傳真機和電話,他在車內可以隨時與臺灣當局、省府及地方人士聯絡。在宋楚瑜的領導下,“省府團隊”的工作效率奇高,不管哪里出現風災、水災,總是第一時間親臨現場,快速解決問題。宋楚瑜扎扎實實地走訪基層、實實在在地解決問題的努力并沒有白費,在1994年12月首屆臺灣省長選舉中獲得了回報,他最后以472萬票、高達60%的支持率當選,以外省人的身份挫敗了民進黨提出的所謂“臺灣人要掙脫外來政權統治,做自己主人”的“變天”訴求。
          
             472萬張的選票基礎讓宋楚瑜深刻體會到,民意支持才是他在政壇發展的真正后盾,他要靠自己的實力而非李登輝“關愛的眼神”,闖出一片天地。為進一步爭取選民的支持,尤其是臺灣本土人的支持,擴大民意基礎,他一方面利用手中龐大的省府政經資源,走遍臺灣全省309個鄉鎮,體察民情,積極培養地方勢力;同時,他還把自己包裝得比臺灣人還像臺灣人,他開始學說臺灣話,努力閱讀《發現臺灣》一類的書籍,處處強調自己是喝臺灣水、吃臺灣米長大的臺灣人。另一方面,為擴大地方自治權,他開始打破以往唯唯諾諾的為官之道,猛烈炮轟“中央”集權集錢,要求財政權、人事權進一步下放等。這些做法雖然贏得了地方民心,卻加深了李登輝對他的戒備。
          
             1996年李登輝當選“總統”后,為擴大權限,決定進行“凍省”,停止“省長”、“省議員”等公職的選舉。李登輝此舉等于是讓宋楚瑜“自廢武功”,引來宋的強烈反對,并以辭職相抵抗,李宋關系迅速惡化。在李登輝堅決不批準他辭職的情況下,宋楚瑜最后以“請辭待命”的方式完成了剩下的兩年任期。
          
             宋楚瑜的路在何方1998年12月底,卸職的宋楚瑜帶著李登輝送他的“諸法皆空,自由自在”八個大字去美國舊金山探親。在美期間,他密切關注島內政局的變化,并于1999年3月返臺,開始為競選“總統”四處奔走。當時,他的民意支持度一直維持在40%以上,而連戰的聲勢卻十分低迷,只有10%多。雖然國民黨基層極力撮合“連宋配”,但由于李登輝的強烈反對而未能成功。1999年7月16日,宋楚瑜正式宣布自行參加2000年“大選”。此后,他的民調支持度一直維持在30%以上,高于陳水扁和連戰。
          
             1999年11月16日,宋楚瑜被開除出國民黨。為了徹底打垮他,扭轉連戰的頹勢,12月9日,國民黨暗中運作“立委”楊吉雄揭發宋楚瑜的兒子在“中興票券”賬戶上存有來路不明的1.4億元新臺幣,從而引發震驚島內外的“興票案”,使宋楚瑜的清廉形象大受打擊,支持度一路下滑。2000年3月18日,選舉結果揭曉,宋楚瑜獲得466萬票,僅以30萬票的微弱差距落后陳水扁。為了東山再起,他于當年3月31日成立了親民黨。
          
             由于國民黨、親民黨“系出同源”、票源高度重疊,一向對政治發展相當敏感的宋楚瑜深知,面對2004年“大選”,國親兩黨“分則兩害、合則兩利”,在“泛藍軍”選民強烈要求兩黨合作,且親民黨根本無力在人選搭配上與國民黨一爭高下的情況下,如不采取務實態度推進國親合作,自己強出頭,不僅必輸無疑,還將背負造成“泛藍”分裂的罪名,不利于日后發展。因此,自2003年初開始,宋楚瑜就不斷表示,“對于‘誰配誰’的問題沒有任何堅持”。2月14日,連戰與宋楚瑜發表“共同聲明”,宋公開承諾在“正副總統人選”搭配問題上尊重連戰的意見,“連宋配”正式成局?梢哉f,明年選舉結果將決定宋楚瑜今后的走向。
          
          宋楚瑜小檔案

             1942年,出生在湖南省湘潭縣;1949年,跟隨父親到臺灣;1960年,考上臺灣政治大學外交系;1966年,赴美深造,先后獲得伯克利大學國際關系碩士學位、天主教大學圖書館系碩士學位和喬治敦大學政治學博士學位;1968年,和陳萬水結婚;1974年,返臺任蔣經國英文秘書;1979年,任“新聞局長”;1984年,任國民黨中央文工會主任;1989年,任國民黨中央秘書長;1993年,任臺灣省政府主席;1994年,當選臺灣省省長;1999年,被開除出國民黨,“興票案”爆發;2000年,“大選”落敗,組建親民黨;2003年,“連宋配”正式組成。(劉宇 趙聲)

          文章來源:環球時報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
         
        中國臺灣網版權所有
        A级毛片成人网站_中国女人熟毛茸茸A毛片_亚洲欧美曰本中文字不卡_菠萝蜜在线视频一区二区欧美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menu id="siyyr"></menu></label></acronym>

            <p id="siyyr"></p>

          1. <table id="siyyr"><ruby id="siyyr"></ruby></table>
          2.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label></acronym>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label></acronym>

            <table id="siyyr"></t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