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menu id="siyyr"></menu></label></acronym>

        <p id="siyyr"></p>

      1. <table id="siyyr"><ruby id="siyyr"></ruby></table>
      2.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label></acronym>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label></acronym>

        <table id="siyyr"></table>
        中國臺灣網 | 頻道首頁 | 專題首頁  | 最新報道   | 聚    焦  | 青藏鐵路概況 | 科技之光  | 環境保護 | 兩岸記者青藏行
        青藏鐵路答疑手冊  |   了解青藏新窗口    |  玩家游青藏  |   雪域風光  |   青藏鐵路效益  |   各方評論  |   圖看青藏
         
        西藏商業大門打開 盯上礦產資源
         
         
          來源:      日期:2006-07-06 15:26

         

          【網絡版專稿/《財經》雜志記者 王虎】自6月以來,已成立兩年、行事低調的四川省國投產權交易中心礦業資產交易市場驟然升溫,問詢者絡繹不絕。根據四川省國投交易中心5月底與河南省地礦局區調隊簽署的長期戰略合作協議,四川省國投交易中心將代理該隊在西藏的100多個礦權交易。

          在礦業資產交易市場的項目經理陳一看來,“這主要還是受青藏鐵路即將開通的利好影響”。而“不一樣”的一個重要表現是——“連以前很少見的江浙、福建商人,也來打聽西藏的礦產生意”。

          四川省國投產權交易中心是西藏自治區國有資產交易指定交易場所,2005年與西藏自治區招商局合作,新設了西藏的礦權交易業務。

          去年7月,陳一曾親赴西藏各地質隊去摸家底,一圈跑下來讓他大開眼界!拔鞑氐牡V產資源非常豐富,但受交通的制約也非常大。地質隊手里有的是礦權,他們對我們很關注!

          陳一表示,現在只等河南地礦局整理出礦權的詳細資料,陸陸續續就會有礦權的掛牌或拍賣。在與各地商人接觸之后,陳的最大發現是,投資者感興趣的不只是礦產一個領域,“他們認為西藏很多領域都要大發展,都有大量機會。這是青藏鐵路開通帶來的變化,西藏的商業大門打開了!

          喚醒沉睡的礦產資源

          河南省地礦局此次準備拿出來掛牌交易的100多個西藏礦權,只是西藏潛在礦產資源的冰山一角。

          西藏擁有特殊的地質構造,被學界公認地處全球三個重要的成礦帶,具有很好的成礦條件。西藏自治區國土資源廳的資料顯示:截至2005 年,西藏已經探明的礦種多達101種,探明礦產地1858 處,探明儲量的礦床達132個。其中鉻、銅、鐵、硼、黃金不僅是目前中國短缺的礦產資源,也是今后一個時期此類礦產的重要后備基地。

          在已經發現的礦產資源中,西藏有17種礦產位居全國各省(區、市)前9位。 其中,鉻鐵礦已探明的儲量居全國之首,鋰的遠景儲量居世界前列,是中國鋰礦資源的基地之一。銅的遠景儲量居全國第二位。

          除此之外,西藏的金、鉛鋅、鉬、銻、鐵、鉑族金屬以及石油、天然氣等非金屬礦產也都具有廣闊的勘查前景。根據《西藏自治區礦產資源對2010年國民經濟建設保證程度論證》,西藏礦產資源的潛在價值在6000億元以上。另外,西藏現有鹽湖2000多個,面積6萬平方公里,鹽湖中的礦產資源高達十幾種,僅日喀則地區的大扎布鹽湖,其潛在開發價值就高達數千億元。

          但是,“沒有成本合理的交通,這些巨大的財富會一直沉睡在地下!敝锌圃旱乩砜茖W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趙建安說。他認為,要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青藏鐵路將起到劃時代的作用,使得西藏礦產資源的開發從潛在儲備成為現實,有望緩解中國部分礦產資源的緊缺狀況。

          西藏自治區發改委有關負責人認為,青藏鐵路的建成開通,從根本上解決了西藏礦產業發展的瓶頸制約,將進一步密切西藏與內地之間的經濟社會聯系。

          “據我們了解,目前在西部,西藏的礦產資源是一個前所未有的增長點。一則是內地需求比較大,二則是國家正在加大勘探力度!彼拇ㄊ‘a權交易中心的陳一認為,目前各種礦產資源的價格不斷提高,市場對勘探開發的商業性前景非?春。

          旅游、發展與挑戰

          不過,將埋在地下的礦產變為現實的財富還需要很多前提條件,整個產業的啟動有賴投資的進入和地質勘探與開發的進程,這些都需要時間。能夠立即從青藏鐵路獲得收益的,還是被寄予厚望的旅游業。

          特殊的自然和人文背景,使西藏擁有得天獨厚的旅游資源。西藏自治區旅游局局長巴珠稱,作為西藏的支柱產業,去年西藏全年進藏游客達180萬人次,旅游總收入達19.3億元,占自治區GDP的7%。過去,民航是旅客進藏的一個主要途徑,但是西藏航線長期由國航和西南航壟斷,直至今年5月以后,海航與東航才首開入藏航線。高昂的票價和航線壟斷的格局或多或少也影響了西藏旅游業的發展,而青藏鐵路的出現無疑為游客打開了一條全新的通道。

          巴珠預測,青藏鐵路于7月1日試運營后,西藏每天新增3000至4000名旅客,全年游客人數在250萬人次以上。

          據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與西藏自治區社科院共同完成的《青藏鐵路建設對西藏自治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課題報告稱,青藏鐵路建成后,不僅降低了游客的出行成本,還讓游客逐步適應高原氣候,這將促使西藏旅游業實現跳躍式發展。

          該報告預測,到2010年,旅游直接給西藏帶來的收入可達58.11億元。屆時旅游業直接收入占GDP的比重將達到15.93%,間接收入占GDP的比重將超過60%。

          不過,人數的暴增對于西藏旅游產業亦是一個挑戰,如何在發展的同時防止過度開發和破壞性開發,保持西藏的原生態自然和人文環境,將是西藏未來幾年游游業的主要課題。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趙建安舉例說,“例如布達拉宮每天合理接待人數是1800人,而目前每天進藏游客數量已超過5000人。這個矛盾如何解決?西藏環境承載力很脆弱,更要注重可持續發展!

          從輸血到造血

          鐵路是現代工業發展的基礎。青藏鐵路開通帶來的發展機遇,首先改變的是長期阻礙交易的天文運輸費用。例如,西藏境內以往公路散貨的運輸價格約在0.38元/噸公里,而鐵道部為青藏鐵路核定的運輸價格為0.12元/噸公里,運輸費用整整下降了兩倍有余。

          來自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的研究認為,青藏鐵路對當地的影響可歸結為“三個門檻”:降低貨物、人員進出藏的成本門檻;降低內地人員進入西藏的心理門檻;提高環保和可持續發展的門檻。

          青藏鐵路的開通點燃了各方對于西藏經濟發展的期待,但僅憑一條鐵路顯然無法在短時間內改變西藏經濟落后的現實!拔鞑刂两穸嘉葱纬梢粋獨立的、完整的產業結構!敝锌圃旱乩砜茖W與資源研究所趙建安指出,2005年,西藏三大產業對GDP的貢獻數據為:第一產業(農業)貢獻19.1%,第二產業(工業)23.7%,第三產業(商業、服務業)57.2%。

          在內地被作為GDP龍頭的工業,在西藏經濟發展中的貢獻微乎其微。長期以來,西藏工業發展長期排在農業之后,西藏第二產業對GDP的貢獻超過第一產業,僅僅是近年來的事。而且在第二產業發展中,貢獻最明顯的是建筑業、而非制造業。例如,在西藏2005年工業增加值的貢獻中,制造業僅占7%,而建筑業占了16.7%。

          這種狀況,是典型的輸血型經濟的表現。西藏自治區2005年財政支出是189億元,而地方財政收入僅14.3億元,也就是說,中央政府對其財政支援,已經超過175億元!斑@種財政支援每年仍將保持一定的增長!壁w建安說。

          175億元的援助,對于收入已經超過3萬億元的中央財政來說問題不大,但無論中央還是地方,更希望西藏能在輸血的同時,發展自己的造血功能。

          但在西藏發展模式的選擇上,仍存在很多爭議,援藏思路在歷史上亦幾經改變,而青藏鐵路的投建正是新援藏思路的一個重要標志。

          在此之前,中央曾經試圖在西藏發展工業,但由于當地經濟文化的落后,近年來當年援建的許多工廠已處于荒廢狀態。在中科院的趙建安認為,優先發展第二產業的內地模式,在西藏是很難行得通的。西藏惡劣、脆弱的自然條件,很難支撐現代化大規模工業化的發展。多年的結果發現,制約西藏發展的主要問題是基礎設施建設問題。

          新的援藏思路的確立始于1994年中央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談會,青藏鐵路的建設正是新思路的產物。在這次會議上,決策者決心改變以前的產業投入模式,把援藏重點放在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文化事業建設方面,也就是要把重點從生產型援藏轉換到非生產型方面!袄缜嗖罔F路等大型基礎設施的建設、學校醫院體育場所等社會文化設施的建設,都是那時確立的!壁w建安解釋說,“目的是提供了一種造血的環境”。

          2000年西部大開發政策,明確提出了“通過有重點、有步驟的開發,力爭使西部地區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重點仍落在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加強生態建設和環境保、促進社會事業發展等方面。在西部大開發中,對西藏做出了重點安排,直接援藏建設項目117個,組織對口援藏項目70多個,總投資400多億。

          西藏豐富的礦產資源也在新思路之下成為了投入的重點。作為中國地質大調查工作的重點區域之一,1999年至2005年,中央財政共向青藏高原地區投入地質大調查專項經費10.9億元,安排項目612項。其中,西藏地區4.46億元、占41%,安排項目322項。2004年又開始新增資源遠景調查經費1390萬元,裝備經費500余萬元,油氣資源調查評價3450萬元,地質科研2235萬元;同時,還有4860萬元礦產資源補償費項目,總計57035萬元。

          不過,這種造血模式要最終發揮作用,關鍵還在于市場機制和創新型體制!爱數赜匈Y源、有潛力,鐵路通達也提供了好的機遇。但是新的援藏思路不鼓勵政府進行生產性投資,這些有市場前景的項目能否吸引社會和民間的投資,將是西藏未來經濟發展的關鍵。而這需要當地政府創造一個健康的造血的環境,也就是市場土壤!痹谖鞑乜疾鞌的甑闹锌圃貉芯繂T趙建安表示。

        來源:財經網

        編輯:weim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
         
        中國臺灣網版權所有
        A级毛片成人网站_中国女人熟毛茸茸A毛片_亚洲欧美曰本中文字不卡_菠萝蜜在线视频一区二区欧美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menu id="siyyr"></menu></label></acronym>

            <p id="siyyr"></p>

          1. <table id="siyyr"><ruby id="siyyr"></ruby></table>
          2.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label></acronym>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label></acronym>

            <table id="siyyr"></t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