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傍山吃山,傍水吃水”。中國這句老話,如今在青藏高原被衍生為“傍著鐵路吃鐵路”的流行語。青藏鐵路7月1日全面試運營,將使中國最后一個不通鐵路的省區擁有“鋼鐵大動脈”,同時也把“鐵軌經濟”悄然引向“世界屋脊”。
藏北那曲縣古露鎮,是青藏鐵路必經之地。這個念青唐古拉山腳下小鎮上的人們,急切盼望火車的到來。
今年59歲的卓嘎阿媽,在自己開了7年的藏式茶館門口招呼著客人。她緊鄰青藏公路的“土茶館”,與背后數百米外的鐵路兩側鋼筋水泥房子相比,顯得陳舊了許多,但30多平方米的室內,5張桌子都有客人!吧庖恢辈诲e!崩先苏f,等她醒悟過來想沾鐵路光的時候,火車站旁邊的空地早已被人占了個精光。 “還是路邊好啊,可惜我動手晚了!辈贿^,她正在與鄰居協商,準備擴展舊茶館的營業面積!拔蚁胍贿呝u茶,一邊經營旅游紀念品!
如今,在青藏鐵路沿線,思謀賺“鐵路錢”的人為數不少。記者發現,只要有火車站的地方,人氣都“大旺”,鐵軌兩旁不時閃現排排漂亮的新房,且欲作商業用途的居多。古露鎮奶制品廠經營者強白,憧憬著未來的生意:“游客增多,我們的產品可能會供不應求!彼蛩阗徺I一批牛羊,并建設草場網圍欄,降低原料成本,使這個目前年產1500公斤酥油、酸奶、奶渣的小廠營業額成倍增長。
堆龍德慶縣是拉薩市的“西大門”。記者在這里看到,在建的西藏最大的鐵路貨運站周邊,一派繁忙基建景象?h長卓嘎說,縣里正在建設以鐵路為軸心、輻射全自治區的物流網絡;占地3平方公里的民營企業創業園,開始引進農產品深加工項目;4000多戶農牧民將來鐵路沿線定居。卓嘎說:“依托鐵路發展青稞、油菜等特色產業,加快城鎮化進程,是我們最好的發展契機!
在拉薩市,幾天前西藏首座五星級賓館開業,由5位溫州商人投資7500萬元、建筑面積3.7萬平方米的西藏迄今最大的商貿城,預計8月份竣工。這些大額投資,都是瞄準火車進藏的商機。不少專家及地方官員認為,青藏鐵路是西藏現代化發展的“助推器”。那曲地區行署專員段襄征說,主要靠“鐵軌經濟”的魅力,他們已引進內蒙古鄂爾多斯集團,改造了那曲羊絨分梳廠;浙江大元置業公司在那曲投資8500萬元興建的商城,現已開工建設;還有一個公司馬上要投資4000萬元建四星級賓館。
近日,“進藏火車票難求”現象表明,西藏旅游資源已成為新“賣點”。自治區旅游局預測,到2007年以后,每年進藏游客不會少于210萬人次。因此,西藏、四川和云南三省區聯合投資500億元,正在打造“大香格里拉”生態旅游區。幾天前,內蒙古商人許東專程到“西藏江南”林芝地區考察了6個旅游招商項目,并確定先期投資1億元在這里開發旅游景點。對于收入,許東毫無憂慮:“火車會給我們拉來大批大批的游客!
長期以來,由于進出藏運輸能力較弱,致使西藏商品欠豐富、物價居高不下。如今,百姓深信火車進藏勢必會使物價下降,也將使高原特色產品源源不斷銷往內地!拔姨焯炫瓮疖囘M藏,我們的牦牛產品走向內地市場!蔽鞑馗咴畬氷笈H闃I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瓊達介紹,專家估算通過火車運到北京、香港等地的鮮牦牛肉每公斤可賣上80元的好價錢,西藏農畜產品“錢景”可觀。
洛桑,這位曾當過10多年農奴、如今是全國人大代表的藏族老人告訴記者,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前,拉薩市城區面積不足3公里;自從1954年青藏、川藏兩條公路通車、結束西藏沒有公路的歷史后,“西藏的經濟社會從‘車輪’上起飛了”。眼下,拉薩城區面積已達50多平方公里!盎疖囀菞l日夜不停飛動的巨龍,西藏又有了更強大的發展動力!甭迳_@樣說。
西藏自治區社科院研究員王太福認為,火車將使西藏與青海等毗鄰省區聯動,形成“青藏高原經濟帶”;同時,鐵路也成為西藏通往外界的“快車道”。他說,從人流、物流、信息流等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石”角度來講,西藏和平解放前是“人背畜馱”時代、50多年來是“公路經濟”時代,而眼下“世界屋脊”又迎來了“鐵軌經濟”時代。(完)
來源:新華網
編輯:妮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