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menu id="siyyr"></menu></label></acronym>

        <p id="siyyr"></p>

      1. <table id="siyyr"><ruby id="siyyr"></ruby></table>
      2.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label></acronym>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label></acronym>

        <table id="siyyr"></table>
        字號:
        1987,兩岸開放元年

          時間:2007-11-13 11:17    來源:國際先驅導報     
         
         

            在海峽兩岸開啟交流大門20周年之際,我們將目光更多地投向1987年,這個兩岸開放交流元年。我們無法自抑地想要再去重溫在那一年前后發生的“大歷史”和“小故事”,以及穿梭其間的眾多改變歷史走向的“大人物”和反映歷史真實的“小人物”

            國民黨老兵的憤怒

         

        1987年5月10日,臺灣“外省人返鄉探親促進會”舉著抗議標語,要求當局開放大陸探親。

            一群想家的老人自發地走上街頭,步履蹣跚的他們,挑戰的是仍在威權時代的國民黨當局,以及當局最敏感的大陸政策

             1987年5月6日,臺北,“國父紀念館”邊的人行道。一群抗議者,他們頭發花白,上衣寫著“想家”兩字,舉著標語:“白發娘,盼兒歸,紅妝守空幃”、“骨肉隔絕四十年”。他們向熙熙攘攘的路人發著一張張傳單,傳單上醒目地印著“抓我來當兵,送我回家去”。

            他們,淚流滿面。

            飄零

            那是一個極其敏感的年代。

            在臺灣,國民黨當局還沒有解除已經長達數十年的“戒嚴令”,還有施明德這樣的“政治犯”、“良心犯”被關押在距臺東18海里的綠島改造。而這一群抗議者,來自一個叫“外省人返鄉探親促進會”的民間組織,他們是一群當年隨國民黨到臺的老兵。

            他們的組織并不嚴密,也沒有當年“黨外運動”相對明確的政治訴求和政治主見——在前一年9月,“黨外運動”已宣布組建“民主進步黨”——他們只是一群想家的老人。

            然而,就是他們自發地站在了街頭,挑戰仍在威權時代的國民黨當局,挑戰當時最敏感的大陸政策,并最終促使同年11月,時任臺灣地區領導人的蔣經國宣布開放臺灣居民回大陸探親。

            這一年的國際社會,仍處在“冷戰”時代。盡管中美已在8年前建交,但西方社會對于“共產的”中國大陸,依舊在骨子里保持著“對壘陣營”的敵意。而在臺灣,國民黨當局長期的“反共”教化和對改革開放以后大陸信息的封鎖,也使得多數的臺灣民眾對祖國大陸了解寥寥無幾,甚至心存恐懼。

            從這樣的角度,我們或許更能體會當時那一群國民黨老兵的憤怒:在中國內戰的大歷史背景下,孤獨的他們無可避免地飄零到了那個同樣孤獨的島嶼;在蔣介石“反攻大陸”的口號中,他們一度構筑了很快就能回家的夢想;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發現回家的夢也越來越縹緲。于是,他們在這個島上重新結婚、生子,以為將就此終老。 

         
        編輯:董潔    
         
        中國臺灣網 版權所有
        A级毛片成人网站_中国女人熟毛茸茸A毛片_亚洲欧美曰本中文字不卡_菠萝蜜在线视频一区二区欧美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menu id="siyyr"></menu></label></acronym>

            <p id="siyyr"></p>

          1. <table id="siyyr"><ruby id="siyyr"></ruby></table>
          2.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label></acronym>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label></acronym>

            <table id="siyyr"></t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