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都愛“傷心涼粉”(中國臺灣網李丹攝)
中國臺灣網7月2日成都消息 2日上午,20名參加“追尋歷史足跡”系列活動——首義之旅的兩岸同學參觀了武侯祠、錦里古街,多數人表示最愛成都小吃。
來到武侯祠,不得不提的就是錦里古街了。錦里古街以川西古鎮的建筑風格為特色,集旅游購物、休閑娛樂為一體,是都市休閑族的精神驛站,是體驗時尚休閑的魅力街區。
走進凹凸不平的青石板街面,可以看到古街上遍布著各類手藝人,有捏泥人的、刷皮影的、玩剪紙的、吹糖人的,街道兩側布滿了茶樓、酒吧、小店,古色古香,讓人流連忘返。臺灣成功大學林郁欣同學說,“蠻有趣,很古典”,在這里是一種很新鮮的感受。
再向前走,琳瑯滿目的小吃便映入眼簾。這里布滿了各種小吃,鐘水餃、夫妻肺片、張飛牛肉、三大炮、肥腸粉,傷心涼粉、珍珠元子、酸辣豆花、擔擔面、竹筒飯……濃郁的香氣四處飄散,叫人唇齒留香。雖然臺灣學生不能吃辣,但都還是忍不住要去品嘗傷心涼粉!袄,但是很好吃! 黃祺諳邊吃邊贊賞道。多數人表示成都小吃香辣過癮,風味獨特,最愛成都美食。
傳說錦里曾是西蜀歷史上最古老、最具有商業氣息的街道之一,早在秦漢、三國時期便聞名全國。今天的錦里依托成都武侯祠,以秦漢、三國精神為靈魂,明、清風貌作外表,川西民風、民俗作內容,擴大了三國文化的外延。在這條街上,濃縮了成都生活的精華,有茶樓、客棧、酒樓、酒吧、戲臺,又有風味小吃、工藝品、土特產,充分展現了三國文化和四川民風民俗的獨特魅力。
所謂“錦里”,有人說含“錦上添花,里有乾坤”之意,其實大謬不然!度A陽國志·蜀志》記載:“錦江,織錦濯其中,則鮮明;濯它江,則不好;故命曰錦里也”。新世紀初始,有專家力主修建錦里仿古一條街,歷時三年,“成都版清明上河圖”的錦里正式開市,如今已是外地游客成都必游之地。(記者 李丹)

中國地質大學張曉龍:“成都美食真的很辣”(中國臺灣網李丹攝)

“你猜我是真的還是假的?”(中國臺灣網李丹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