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menu id="siyyr"></menu></label></acronym>

        <p id="siyyr"></p>

      1. <table id="siyyr"><ruby id="siyyr"></ruby></table>
      2.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label></acronym>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label></acronym>

        <table id="siyyr"></table>

        《富春山居圖》臺北合璧側記:“我的家鄉在畫里”

        時間:2011-06-02 10:23   來源:中新社

          6月1日,深受兩岸矚目的“山水合璧——黃公望與富春山居圖特展”在臺北故宮博物館舉行。在本次合璧大典中,最受關注的就是《富春山居圖》前段“剩山圖”與后段“無用師卷”實現360年來的首次合璧!陡淮荷骄訄D》前段稱《剩山圖》,現藏浙江省博物館;后段較長稱《無用師卷》,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趙振清 攝

          中新社臺北6月1日電 題:“我的家鄉在畫里”

          —— 《富春山居圖》 臺北合璧側記

          中新社記者 嚴格 柴燕菲

          “我的家鄉就在這幅畫里”,85歲的沃坤榮指著面前的《富春山居圖》對中新社記者說。

          沃坤榮19歲離開家鄉浙江富陽新登,此前他是當地富春江上的一名船夫,日日在富春江上放排,1949年來到臺灣。

          “我非常非常高興”。沃坤榮有幸作為富陽旅臺鄉親參觀1日在臺北故宮開幕的“山水合璧——黃公望與富春山居圖特展”,60多年后又看到畫中家鄉的富春江風光,老人難掩內心的激動。

          而他看到的《富春山居圖》,也曾隔海相望60多年。

          在成畫660多年后,分身360多年后,分藏于海峽兩岸60多年后的《富春山居圖》 ,終于穿越歷史實現合璧。

          “這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傳奇色彩的名畫” ,中華文物交流協會會長、中國文物局局長單霽翔這樣評價這幅傳世名畫。

          以浙江富春江兩岸初秋景色為背景的《富春山居圖》,是元朝畫家黃公望的作品,完成于1350年,對后世畫風極具影響,被稱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1650年因為火焚該圖分成兩段,前段為《剩山圖》,后段世稱《無用師卷》。

          1956年,《剩山圖》成為浙江省博物館“鎮館之寶”。

          而《無用師卷》1746年被征入清宮,在乾清宮里存放了200年,1948年底被運至臺灣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

          “那時覺得是白日做夢,今天是夢想成真”,香港鳳凰衛視董事局主席劉長樂告訴記者,多年前兩岸三地的有識之士就開始推動分藏海峽兩岸的《富春山居圖》合璧。

          2010年3月,溫家寶總理在全國“兩會”中外記者會上談到期待《富春山居圖》合璧時說,“畫是如此,人何以堪”。

          今年1月16日兩岸達成協議,浙江博物館同意借展。6月1日,《富春山居圖》在臺北實現了合璧。

          合璧展設在臺北故宮博物院二樓,兩幅畫躺在一個長達16米恒溫恒濕的大通柜中,它們之間距離大概是50厘米,展板呈斜角以便觀眾參觀。

          “我們比乾隆皇帝有福氣”,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周功鑫笑稱,當時乾隆皇帝誤把贗品“子民卷”當作真品《無用師卷》,“而且他沒有看到過全卷《富春山居圖》”。

          記者注意到,兩幅畫顏色不一,剩山圖比無用師卷顏色略深。浙江博物館館長陳浩認為,無用師卷長期藏在深宮,而剩山圖則在民間流傳曝光率高于無用師卷,所以顏色會有所差別。

          而畫卷上有一些深淺不一的痕跡,也記載了361年前《富春山居圖》前的火劫。

          清順治七年(1650),宜興收藏家吳洪裕病危,竟以此圖投火為殉,幸被其侄從爐火中搶出,前段數尺已焚毀。該圖焚后分成兩段,前段為《剩山圖》,后段世稱《無用師卷》。

          臺北故宮博物院書畫處處長何傳馨等曾對兩幅畫做過仔細考證,都有火燒后的修補痕跡,都有藏家吳之矩的齊縫印,從而確認《剩山圖》和《無用師卷》原來同屬一幅畫。

          而記載《富春山居圖》傳奇的幾大摹本1日也和真品齊聚一室,子明卷讓乾隆皇帝上當,明代書畫家沈周珍藏的真品被偷后,根據記憶重畫了《富春山居圖》。

          而《富春山居圖》的藝術之美,更征服了今天先睹為快的觀眾。

          臺灣藝術大學歐豪年教授認為,《富春山居圖》對后世山水畫影響極大,明清畫壇有“家家一峰”之說,意思是學畫的要從學習“一峰”(黃公望號一峰道人)開始,有機會欣賞這樣的傳世名畫絕對超值。

          “我們非常希望在《富春山居圖》的家鄉浙江也能看到合璧展出”,看完展覽,即將離開臺北返程的浙江省委書記趙洪祝這樣說。(完)

        編輯:楊笑

        相關新聞

        圖片

        A级毛片成人网站_中国女人熟毛茸茸A毛片_亚洲欧美曰本中文字不卡_菠萝蜜在线视频一区二区欧美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menu id="siyyr"></menu></label></acronym>

            <p id="siyyr"></p>

          1. <table id="siyyr"><ruby id="siyyr"></ruby></table>
          2.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label></acronym>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label></acronym>

            <table id="siyyr"></t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