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臺灣網4月15日北京消息 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今天上午10點來到香山碧云寺,拜謁孫中山先生紀念堂及中山先生衣冠冢,并參加植樹活動,栽下了他在大陸的第一棵青松。
孫中山紀念堂原為碧云寺第五殿——普明妙覺殿。1925年3月,孫中山先生逝世后靈柩曾停放于殿后金剛寶塔二層石券內,直至1929年5月中山陵落成后移往南京。移靈時更換出的中山先生衣帽,被放回原斂的楠木棺中,封入金剛寶座塔石塔內。為紀念中山先生遺體暫厝之地,當時的“國民政府”在碧云寺設立“總理紀念堂”和“總理衣冠!。新中國成立后,人民政府將之更名為“孫中山紀念堂”和“孫中山先生衣冠!,以為后人瞻仰。
15日上午,在松柏蒼翠、肅穆幽靜的百年古剎里,連戰一行首先向紀念堂內正中央的中山先生漢白玉全身塑像敬獻花圈,并向中山先生像行三鞠躬禮。隨后,參訪團一行瞻仰參觀了紀念堂內的中山先生遺墨、遺著以及玻璃鋼棺等。
在參觀了紀念堂兩側的展覽室之后,參訪團一行緣山拾級而上,來到位于山脊之上的中山先生衣冠冢,拜謁這位偉大的愛國者和革命先行者。中山先生衣冠冢上的金剛寶座石塔上,一株樹齡300余年的側柏蒼勁地生長在石板中間。據記載,約90年前,孫中山先生行至此處,見此樹幾近枯萎,親手整理積石,扶植生長。百年風雨之后,古樹蒼翠依舊。
拜謁完畢,連戰在中共中央臺辦主任陳云林的陪同下,與另外四位國民黨副主席一道,在石塔下種下一棵郁郁蔥蔥的松樹。
連戰隨后發表簡短講話指出,今天專程來到這里,以最誠摯最崇敬的心情,向中山先生敬禮。今年是孫中山先生誕辰140周年,他生前為國家為人民犧牲奉獻,不僅領導國民革命,推翻了幾千年的封建專制,還建立了亞洲第一個共和國,為民族的尊嚴、自由和繁榮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遺憾的是,孫中山先生最終功敗垂成,在北京病逝,沒有看到國家民族的復興。
他說,現在是中華民族千載難逢、發展壯大的時刻,但兩岸至今還存在阻隔。我們應該繼承先生“和平奮斗救中國”的遺志,相信在大家的努力下,兩岸一定能營造出和平的環境。
連戰表示,今天種下的不僅是百年、千年,而且是萬年的一棵樹。中山先生是近代中國提倡種樹的第一人,兩岸同把3月12日定為植樹節,代表了一種共識,很有意義。最后他指出,希望能為兩岸和平共存、互惠互利做出更大的努力。
連戰一行于13日下午抵達北京,出席14日至15日此間舉行的國共兩岸經貿論壇,并在開幕式上發表了演講。論壇結束后,還將前往福建漳州老家祭祖。
去年3月31日,中國國民黨副主席江丙坤曾率團來此拜謁孫中山先生紀念堂及中山先生衣冠冢,是半個世紀以來中國國民黨首次以黨的名義委派代表團來此拜謁。正是那次參訪,為時任國民黨主席的連戰當年4月首次訪問大陸做好了鋪墊。(言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