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menu id="siyyr"></menu></label></acronym>

        <p id="siyyr"></p>

      1. <table id="siyyr"><ruby id="siyyr"></ruby></table>
      2.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label></acronym>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label></acronym>

        <table id="siyyr"></table>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menu id="siyyr"></menu></label></acronym>

            A级毛片成人网站_中国女人熟毛茸茸A毛片_亚洲欧美曰本中文字不卡_菠萝蜜在线视频一区二区欧美
            <p id="siyyr"></p>

          1. <table id="siyyr"><ruby id="siyyr"></ruby></table>
          2.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label></acronym>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label></acronym>

            <table id="siyyr"></table>
             
             
            字號:
            廈門翔安:打造海西對臺交流交往最前沿基地

              時間: 2009-07-29 13:56     來源: 福建日報     
             
             

            大嶝對臺小額商品交易市場引來不少游客 張天驕 攝

              近日,作為廈門海域清淤整治系列工程之一的大小嶝納泥造地工程正式步入環評公示階段?偼顿Y約40億元的大小嶝納泥造地工程預計今年底開工,工期5年。這一新造出來的位于大小嶝島之間10平方公里的地塊將用于建設廈門第二機場。根據最新的建設方案,小嶝島將被保留,但10平方公里的造地面積不變。這么做,一是為了保證相關海域的海水能夠得以充分環流,二是為了保護大小嶝現有的旅游資源。擴大后的大嶝島將成為廈門的“航空城”,而小嶝島也將被打造成廈門市又一個能和鼓浪嶼媲美的旅游生態風景區。 

              盈盈一水間,昔日因炮戰而聞名的海防前線“英雄三島”,如今成為對臺對金交流交往的最前沿,三島所在的翔安區,也已蓄勢待發,期待在海西建設的熱潮中,騰空,起飛。 

              臺企:扎根翔安共謀發展 

              從“風頭水尾”的貧瘠之地到工業強區,從30余家到104家,從2.95億美元到超20億美元的計劃投資總額,翔安新區成立短短5年多時間,區內臺資企業不僅實現了數量上的跨越式發展,科技含量也有了明顯提升。新區設立以前,臺企主要是塑料塑膠、佛具制香、石材陶瓷等勞動力密集型企業,而且大多數規模較小。如今,隨著新區大開發、大建設的深入推進,友達光電、冠捷科技、東元電子等臺灣龍頭企業先后進駐,且在此不斷發展壯大。 

              2008年,作為全國唯一的光電產業集群試點,火炬(翔安)產業區內以友達光電為龍頭,達運精密、輔訊光電、峻凌電子和州巧科技為核心配套廠的光電集群企業產值達165億元,比增80.9%。今年1—6月,友達光電實現利潤總額10648萬元,增長了10.6倍,其配套企業達運精密產值增幅達57.2%。翔安的光電產業在國際金融危機中,依然亮出了令人滿意的答卷。翔安的目標不止于此。即使在金融危機的沖擊下,翔安仍將用三至五年的時間,力爭建成一條500億元產值的光電產業鏈,打造海西最大的光電產業基地,這當中,臺灣光電產業巨頭的作用舉足輕重。 

              根據《翔安區培育“百十億”產業工程實施意見》,今后五年內,翔安區將對產業鏈上下游產品進行調研分析,有針對性地開展招商引資,通過龍頭帶動和配套項目的持續引進,進一步扶持一批帶動能力大、關聯性強、技術含量高的光電項目,推動產業鏈延伸并逐步向更高端領域發展,完善產業體系,確保骨干企業穩定增長,力爭使以友達光電、金保利光電為龍頭的光電產業鏈年產值達到500億元,把翔安區的光電產業打造成海峽西岸經濟區最大的現代化光電子產業鏈。 

             
            編輯: 邵磌     
             

             

             
            中國臺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