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香港十二月六日電 臺北消息:一項關于大陸“臺商一百強”的調查指出,早年因臺灣經營環境惡化赴大陸投資的傳統產業,隨大陸經濟發展成大贏家。
《工商時報》六日報道,中國時報系、《工商時報》與中華征信所合作,經調查所評選出的大陸最具競爭力臺商百強,并作評點。
報道稱,綜觀百強臺商名單,傳統產業計六十二家,約占三分之二。經多年競爭淘汰,傳統產業臺商或進行產業升級,占據產業鏈中關鍵位置,或以經濟規模打造對手難以逾越的鴻溝。
百強中六家子公司入榜,華新麗華集團成為入榜企業最多的百強臺商,就是例證。公司榮譽董事長焦廷標二十年前投資大陸,“當年足跡成為集團子公司如今在大陸開枝散葉的沃土”。
報道指,百強之中,以機電為主要經營項目的臺商達十三家,“成為單一產業的最大贏家”。
以模具、車床起家的臺灣企業主,在十多年前臺幣升值時投資大陸,因此枯木逢春。這部分最具競爭力的機電業臺企,九成以上是臺灣上市公司轉投資項目,并成為母公司產能調節的最有力幫手。
報道中分析,消費人口龐大的大陸內需市場,是臺商緊盯的下一個發展目標。百強名單里,以大陸內需產品為主的臺商有十一家進榜,六家來自汽車產業,五家為食品加工業。
在二00四大陸臺商“一千大”名列前茅的臺灣電子類企業,在百強中只剩宏碁(排名第十)、富士康(排名十五)、金寶電子(排名九十三)。報道指出,臺灣電腦大廠亟需改變企業競爭思維。
“科技業轉進大陸后,仍脫不了毛利率維持在百分之二至三的窘境!
據了解,大陸最具競爭力的臺商百強,系根據營收凈額、稅后純益、營收成長率、純益率、凈值報酬率、資產報酬率、每一員工銷貨額、生產力指針等八個經營指針與其權數評選。(完) (來源:中新社)
編輯:妮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