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天宮一號飛行任務進行了火箭推進劑加注前全系統質量評審。結果顯示完全具備執行發射的條件。預計天宮一號將于明天進行燃料加注,在周四的發射窗口準時發射。而東風航天城里的近千名天宮一號的研發人員,進行這發射前的最后工作,他們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有一種將要送孩子參加高考的感覺。 ”
吸取“實踐十一號”發射教訓
天宮一號原定于8月26日發射,但8月18日,長征二號丙運載火箭發射“實踐十一號04星”失利,天宮一號發射計劃隨即調整。
一個多月過去了,在天宮一號即將升空的時刻,運載火箭系統總設計師荊木春昨天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一個多月來,工作人員經過補救和加強,已徹底消除隱患。據悉,天宮一號對發射場提出了50余項新增技術需求,總的技術狀態變化共有上百項。目前,所有項目均順利通過驗收評審,擬制的數百份試驗文書均按要求完成審批,參試的軟件全部通過檢查評審。
天宮一號凝聚了太多中國航天人的心血,其中就包括目前正在航天城發射基地的150多名上海航天局的專家和科研人員們。昨天,在接受央視采訪時,一位女科學家激動地表示,“天宮一號即將發射,心情就像送孩子去參加高考一樣。 ”
神舟十號確定載女性航天員飛天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主任崔吉俊昨天對媒體透露,神八將于11月1日發射,與“天宮一號”對接。對于公眾最關注的女航天員何時飛天的問題也有了答案,神八、神九都不搭載女航天員,計劃明年年底發射的神十將搭載女航天員,我國將實現真正的“嫦娥飛天”夢想。
在中國新一輪的航天員選拔中,已確定5名男預備航天員、2名女預備航天員全部從空軍現役飛行員30名男性候選人和15名女性候選人中選出,并分三批進行生理功能和心理等全面檢查。這是中國實施載人航天工程以來,首次選拔女性預備航天員。女航天員將入住“天宮一號”,進行各種科學實驗。盡管兩名女航天員至今沒有露面,但據此前媒體的報道,這兩位入選的女性航天員均來自空軍運輸航空兵部隊,平均飛行時間達上千小時。
至于上一個還是兩個女航天員的問題,《國際航天》雜志副主編龐之浩認為,先送一名女航天員飛天的可能性更大,“一般女航天員首次飛天,最多上一名,因任務尚處于探索過程,一切活動要以安全為主”。
符合什么樣的條件才能成為一名女性航天員?中國科學院空間科學與應用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張厚英表示,“要想成為女航天員,除身體綜合素質外,還要結過婚、生育過。 ”此外,女性航天員也有一定的體重標準,要求不低于55公斤。
女航天員能否像男航天員一樣出色?答案是肯定的,龐之浩解釋說,“女性在航天中相比男性的優勢在于耐久力強、心理素質穩定、耐寂寞能力強,在某種程度上感覺更敏銳、心思更細膩、考慮問題更周全,處理問題更注意方式方法,語言表達和溝通能力也較強。在太空飛行,會有寂寞感、孤獨感,女航天員能起到調節氣氛的作用。 ”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主任崔吉俊詳解天宮與神七任務區別,流程縮短21.5天,5大改進。
昨天,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主任崔吉俊在記者見面會上表示,目前有7000名人員奮戰在發射場,全部參加了第五次發射場合練的演練和考核。天宮一號比神舟七號任務流程縮短21.5天,做了5大方面的改進。
與神舟七號相比,天宮一號實驗流程有哪些變化?崔吉俊說,針對交會對接任務高頻度發射的特點,我們研制形成了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測試發射流程和載人飛船通用測試發射技術流程,采用“一次扣罩”方案取代“兩次扣罩”方案,實現物流、飛船加注扣罩流程、臨射檢查程序、飛船測試流程以及船箭對接后聯合操作項目的優化,減少5次室外轉運和7次吊裝,比神舟七號任務流程縮短21.5天。
天宮一號是我國航天史上第一次的交會對接任務,這樣的特殊性決定了發射基地要為天宮一號特制一套發射環境,有了5個方面的改進:一是升級改造了測發指揮顯示系統,拓展信息利用的能力,提高了輔助決策自動化水平;二是更新改造了東風中心計算機及指揮顯示系統,提升了任務狀態變化適應能力,實現了測發、測控指揮決策資源的共享;三是研制共用光纖射頻轉發系統。解決了臍帶塔復雜鋼結構條件下無線信號多路徑干擾的問題,實現了目標飛行器和測控設備共用無線信號的轉發;四是開發航天發射一體化仿真訓練系統,實現了全系統、全流程、全員額訓練;五是針對影響和制約交會對接任務順利實施的重難點問題,完成了一系列科研攻關,為任務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