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細節看“天宮一號”
——航天科工眾多高科技產品保障“天宮一號”成功發射精準入軌
新華網北京9月30日電(記者 王敏)作為我國國防科技工業的中堅力量,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研發的多項高科技產品為“天宮一號”的成功發射、精準入軌提供了有力技術支撐。
十年打造“天宮”動力儲藏站
從神舟到天宮,從飛船到未來的空間站,飛行器要反復使用,燃料必須反復加注,這在中國航天領域是一項全新技術。航天科工歷經10年打造的金屬膜盒,作為“天宮一號”大型液體燃料貯箱的核心部件,能夠容納燃料反復加注、反復使用,為載人航天未來發展提供了動力的儲藏站。
大型液體燃料貯箱是載人航天二期工程的五大關鍵技術之一,而膜盒是該貯箱的核心部件,屬國內首創,國際上也僅有少數國家掌握此項技術。航天科工所屬南京晨光集團公司大型燃料貯箱膜盒的研制成功,實現了可反復加注、重復使用的技術目標,這項技術的突破和掌握,使只能在一定時間內運行的飛船變為可以長期在太空運行的“工作站”。
把空調、醫院安在“天宮”
當“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在軌道上飛行時,航天科工九院研制的環控生保、醫監醫保產品及相關測試設備也進入了搭載考核階段。雖然“天宮一號”以及等待發射的“神舟八號”并不載人,但從長遠來看,要使航天員在太空中真正安全、舒適,所有環節都必須經受考驗。
特殊“太空空調”,如氣體流量調節裝置、航天服溫控調節裝置等作為環境控制及生命保護分系統產品,在航天員的飛行試驗中發揮著特殊的作用。氣體流量調節裝置可以通過電動艙外控制器遠距離對飛船內的氣體流量進行調節,保證艙中具有適宜的生活、工作環境;航天服溫控調節裝置則能夠調節航天服內的溫度,確保航天服能夠適應太空驟冷、驟熱的環境,保證航天員的安全舒適。因為太空環境的差異,這部“空調”的設計原理和使用方法與日常家用空調大不相同。
微型“太空醫院”,主要是通過生理信號測試盒、心電記錄裝置、醫監生化檢測裝置、質量測量儀等監測航天員的心電、呼吸、體溫、尿液各項生理指標,并將數據自動分析后傳送至地面設備,以便地面人員對航天員的身體狀況進行實時監控。此外,還有一臺特別的太空健身器——神經肌肉刺激儀,對航天員進行電脈沖刺激,協助航天員進行肌肉疲勞恢復和肌肉力量訓練,防止長期飛行導致肌肉萎縮!疤蔗t院”中的這些裝置,小至煙盒大小,最大不過成人巴掌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