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上海頻道6月21日消息:時下,一提起“休閑游”二字,人們自然會想到觀光農業,各種摘葡萄游、摘楊梅游、摘柑桔游等層出不窮。記者近日去滬郊某觀光農業區游覽時發現,來自城區的“阿拉”們不少,可大多游客都是被導游拉著“蜻蜓點水”式的轉上一圈便匆匆走人,返程時許多游客都有這樣的感覺——游覽景點大同小異,毫無特色,就像趕場子。
如今的滬郊觀光農業已沒了10年前的旺盛,長興島一位姓陸的農民說,近幾年來島上做買賣的人多,旅游的人少;南匯鎮政府的一名工作人員說,一年之中基本上只有桃花節和摘桃游的時候,才有城區的人去那游玩。家住宛平南路的嚴先生,去年桃花節時在女兒女婿的陪同下去南匯游玩,他對大同小異的觀賞景點很有感觸。他說:“景點不少,都差不多,甚至有些風景都相似,看多了乏趣!
從目前多數觀光農業的組合形式來看,不外乎游覽農莊、采摘瓜果、鄉村度假,對那些沖著鄉村野趣的游客來說,只有一時的新鮮感,過后再無雅興。
有關專家指出,觀光農業該實行“優化組合”了。根據中央提出的農業戰略性結構調整的方向,有必要對觀光農業實施統一規劃和協調,避免盲目上馬,浪費資源和財力物力。更有人提出,滬郊有條件的地方,最好能開辟一些可出租的菜園子,讓游客來游覽度假的同時,即興地種植一些瓜果蔬菜,既飽眼福,又能動手,避免觀光農業千篇一律的現象。
來源:新華網
編輯:芳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