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國寶,字繼趙,號和庵。清康熙四十八年(一七0九年)出生于屏南縣甘棠鄉小梨洋村,先后遷居于古田縣松吉鄉長嶺村、福州市“文儒坊”。甘國寶曾兩度任臺灣掛印總兵。甘國寶不但武功蓋世,還雅好文墨,尤其擅長畫虎,故有一代虎將之稱,二百多年來,甘國寶一直是海峽兩岸人民共同景仰的英雄人物。
在臺灣的甘景樂和福州文儒坊的甘景炘,是兄弟倆、甘國寶的第六代裔孫。解放前,甘景樂背井離鄉去臺灣后,與家鄉、親人失去聯系,從此兄弟倆隔海相望數十年。上世紀八十年代,兄弟重逢,決心尋找自己的祖地?墒且痪潘陌四暝诟V莅l生的一場水災,把他們甘家在文儒坊的幾乎所有祖傳珍貴字畫、家譜和田契都沖走,造成尋根問祖之路障礙重重。
直到二00六年,甘國寶研究會成員聯系上他們兄弟,這才知道家鄉在小梨洋村。去年十一月,甘景樂先生攜子女從臺灣遠道而來,同胞弟甘景炘一家到小梨洋村尋親認祖。為了讓甘家后人不再遭遇類似尋根之苦,甘景炘先生從福州鼓山中學退休后,就著手查證宗族脈絡,重修族譜。
甘景樂稱,做為甘國寶后裔很自豪,甘國寶文化連接兩岸人民的心。閩臺兩地對甘國寶文化的深入研究、互相交流,加強了閩臺文化、經貿的交流與合作,對促進祖國和平統一都有著重要意義。
現居廣東省廣州市的甘全,是甘國寶的第八代裔孫。他說,他們這支甘氏后裔離開福建到廣東最少有在一百多年。
二00四年,甘全為完成父親的遺愿,踏上了尋根之路。經打聽,甘姓的村落不在古田縣而在毗鄰的屏南縣,曾出過著名人物甘國寶。在幾次三番的尋找中,他聯系到住在廣東德慶縣,已有數十年未聯系的叔公甘景旭。兩家人一合計,把尋根的目的地定在了際下村。
二00七年春節,甘全接到際下村回鄉祭祖的邀請。這一次,他們聯系上了甘國寶研究會,從中得知他們這一支就是甘國寶的直系后裔,而且在小梨洋村還有一支同祖同宗的宗親。這令他們無比振奮。于是,祭祖期間,他們又奔往小梨洋村,在這里,他們看到了甘國寶幼年的故居及其祖父的墓。甘全終于可以告慰九泉之下的父親:我終于找到我們的家鄉了!
甘全說,要是兩岸統一,所有家族宗親都能一起回來謁祖,那將是一件令人振奮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