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汪辜會談十周年
李炳才
1993年4月舉行的汪辜會談是兩岸關系發展中的重大事件,開創了海峽兩岸在一個中國原則基礎上平等協商的機制,標志著兩岸關系邁出了歷史性的重要一步。今年適逢汪辜會談十周年,在全黨、全國人民深入貫徹黨的十六大精神,努力推動兩岸關系發展的形勢下,回顧并闡述汪辜會談的歷史性成果,對于兩岸同胞特別是臺灣同胞理解祖國大陸方面通過對話與談判解決分歧、改善與發展兩岸關系的政策主張,對于我們推動在一個中國原則基礎上重開對話與談判,推進兩岸關系發展與和平統一進程,具有積極而重要的意義。
一
汪辜會談是在20世紀90年代初祖國大陸改革開放進入新的歷史時期、臺商赴大陸投資及兩岸經貿往來、文化交流蓬勃發展的背景下舉行的。這是黨和政府積極推動對臺工作、發展兩岸關系的具體成果。海峽兩岸關系協會成立不久,為順應兩岸同胞及港澳同胞、海外僑胞要求兩岸接觸商談,改善和發展兩岸關系、推動兩岸合作的愿望和要求,會長汪道涵于1992年8月4日親筆具函邀請臺灣;鶗麻L辜振甫會晤,“就當前經濟發展及雙方會務諸問題交換意見,洽商方案,共利兩岸”。8月22日,辜振甫回函表示接受邀請,并提出在新加坡會談。11月,兩會達成“各自以口頭方式表述‘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共識”(即“九二共識”),確立了兩會商談的政治基礎,為實現汪辜會談創造了必要條件。
1993年4月27—29日,海峽兩岸受權民間團體的領導人——海協會長汪道涵和臺灣;鶗麻L辜振甫在新加坡舉行會談,就加強兩岸經濟交流與合作、加強海協與;鶗穆撓蹬c合作、協商解決兩岸交往中具體事宜等問題交換意見,實現了40多年來兩岸高層人士的首次會晤。會談簽署了《兩岸公證書使用查證協議》、《兩岸掛號函件查詢、補償事宜協議》、《兩會聯系與會談制度協議》、《汪辜會談共同協議》等四項協議,在兩岸經濟交流與合作、科技交流、文化交流、事務性商談和兩會聯系與合作方面均取得具體成果,為推動兩岸經貿往來和民間交流的發展創造了積極的氣氛。汪辜會談受到兩岸同胞和海外輿論的高度關注與廣泛認同。祖國大陸方面高度評價汪辜會談的成果和意義。5月6日,江澤民主席在會見臺灣客人時指出:“汪辜會談是成功的,是有成果的。它標志著海峽兩岸關系邁出了歷史性的重要一步!
加強兩岸經濟交流與合作是汪辜會談的一項重要內容,海協與;鶗蛢砂督洕涣髋c合作問題廣泛交換了意見,原則確立了繼續商談的經濟、科技議題。首次將“雙方均認為應加強兩岸經濟交流、互補互利”這一重要共識寫進《汪辜會談共同協議》。會談中,海協積極主張進行兩岸經濟合作,提出現階段應把兩岸經濟交流與合作放在兩岸關系的重要位置上,政治上的歧異不應當妨礙經濟合作;提出了兩岸直接“三通”應擺上議事日程,籌開兩岸民間性經濟交流會議并形成制度,各自采取鼓勵和保護臺商到大陸投資等有助于加強兩岸經濟合作的措施,建立兩岸經濟合作機制;并提出了推動經濟合作的具體建議。但令人遺憾的是,臺灣方面并未采納,后來又在落實汪辜會談協議成果中,拖延兩岸經濟性商談,斷送了發展兩岸經濟交流與合作的一次寶貴的歷史機遇。
二
汪辜會談對于兩岸接觸與談判,乃至兩岸關系的發展,具有深遠的歷史性意義。
首先,汪辜會談建立了一個中國原則基礎上兩岸制度化協商的機制,談判成為臺灣同胞能夠普遍接受的事實與觀念。汪辜會談的政治基礎是“九二共識”。共識中,雙方都表明了“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和“努力謀求國家統一”的態度;對于“一個中國”的政治含義,;鶗硎尽罢J知各有不同”,海協表示“在事務性商談中不涉及”,做了求同存異的處理。這個共識是在雙方表明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態度的基礎上,照顧各方利益,擱置對一個中國政治含義的爭議,以靈活的方式求同存異而達成的,體現了兩岸中國人的政治智慧。它充分說明,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兩岸間就可以進行平等談判;通過兩岸談判,兩岸關系就能穩定和發展。
其次,汪辜會談為海峽兩岸在一個中國原則基礎上平等協商樹立了范例。汪辜會談體現了海協與;鶗嗷プ鹬、實事求是、平等協商、求同存異的精神,從實踐上說明了在一個中國原則基礎上的協商,是一種務實、平等的協商,并不會像臺灣當局所說的“矮化”臺灣;說明了只要在一個中國原則的基礎上談起來,可以暫時擱置某些政治爭議,可以在此基??豈????Н??礎上求同存異地解決兩岸關系中的一些問題,可以增強互信、累積共識;也說明了,海峽兩岸的中國人完全可以在一個中國原則的基礎上,找到雙方平等談判的適當方式。
第三,汪辜會談及其成果,有力地推動了兩岸經貿往來和民間交流的發展,凝聚了兩岸同胞同是中國人的民族認同。汪辜會談是在蓬勃發展的兩岸經貿往來和民間交流下催生的,集中體現了兩岸同胞要接觸、要交流、要合作的強烈的民族情感與民族意愿。祖國大陸方面在汪辜會談中倡導的加強兩岸經濟合作、發展民族共同利益的精神和內容,不僅為十來年兩岸經濟交流與合作的發展提供了豐富的養分,而且對于今天兩岸關系的改善和發展仍具有現實意義。
三
汪辜會談十年來,祖國大陸經濟快速發展,綜合實力日益壯大,現代化建設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為推動兩岸關系發展創造了新的有利條件。我們在對臺工作中堅定不移地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基本方針,全面貫徹江澤民同志提出的現階段發展兩岸關系、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的八項主張,抓住機遇,排除干擾,推動兩岸經濟、文化等各項交流和人員往來長足發展,達到歷史上前所未有的規模和水平。至2002年底,前來祖國大陸探親、旅游,開展交流、經商活動的臺胞達2600多萬人次,祖國大陸同胞赴臺77萬人次;兩岸間接貿易額累計2679億美元,臺商赴大陸投資企業5.57萬家,協議臺資金額614億美元,實際到資331億美元。兩岸“三通”出現新形勢,通郵、通航取得不同程度的進展,盡快實現兩岸直接“三通”成為臺灣同胞的普遍愿望和強烈要求。
與此同時,我們在汪辜會談開創的協商機制下積極推進兩岸商談進程。在反分裂、反“臺獨”斗爭取得階段性的重大成果后,為進一步貫徹落實江澤民同志八項主張和黨的十五大報告中關于開展兩岸政治談判的倡議,海協于1998年10月14—19日邀請辜振甫率團來上海、北京參訪,就雙方關心的一些重大政治問題進行對話。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會見了辜振甫夫婦,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錢其琛會見了辜振甫一行。汪辜在上海再次會晤,達成進行包括政治、經濟等各方面內容的對話和汪會長適當時候訪問臺灣等四項共識,推動兩岸談判進程從以事務性為主向廣泛對話包括政治、經濟對話的方向發展。就在汪會長準備于1999年秋天赴臺訪問之際,李登輝為完成其下臺前的分裂部署,也為了給汪會長訪臺設置障礙,于7月9日公然拋出“兩國論”,致使兩會接觸與協商的基礎不復存在,汪會長訪臺無法成行,兩會對話被迫中斷,兩會人員互訪和日常聯系也被迫停止。
四
在一個中國原則基礎上,通過對話與談判解決雙方分歧,實現海峽兩岸和平統一,是祖國大陸方面的一貫主張。2000年3月臺灣政局發生重大變化后,我們繼續推動在一個中國原則基礎上進行兩岸對話與談判。3月20日,臺灣當局新領導人產生后的第三天,江澤民主席公開指出:“臺灣不管誰當權,我們都歡迎他來大陸談,同時,我們也可以到臺灣去。但是,對話談判要有個基礎,就是首先必須承認一個中國的原則,在這個前提下,什么都可以談!保翟拢玻叭,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受權發表聲明,指出“只要臺灣當局明確承諾不搞‘兩國論’,明確承諾堅持海協與臺灣;鶗保梗梗材赀_成的各自以口頭方式表述‘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我們愿意授權海協與臺灣方面授權的團體或人士接觸對話”。但是,臺灣當局新領導人上臺以來,罔顧兩岸關系和兩會商談的既有基礎,拒絕接受一個中國原則,以各種借口歪曲、否定、攻擊和誣蔑“九二共識”,拋出“一邊一國”分裂主張,致使兩岸政治僵局持續,兩會商談與對話迄今難以恢復。
在臺灣當局否定“九二共識”、蓄意擴大兩岸政治分歧的情況下,祖國大陸方面并沒有放棄和臺灣同胞一起改善兩岸關系的努力,授權海協與認同“九二共識”、反對“臺獨”、主張發展兩岸關系的臺灣黨派、團體和代表性人士開展交流與對話,討論穩定與發展兩岸關系、促進直接“三通”、維護兩岸同胞權益的辦法。
隨著兩岸“三通”新形勢的出現,祖國大陸方面從促進兩岸關系發展和臺灣同胞的實際利益考慮,在兩會對話和談判難以恢復的情況下,提出只要把兩岸“三通”看作是一個國家的內部事務,就可以民間對民間、行業對行業、公司對公司協商的方式盡快通起來的新倡議!叭ā笔莾砂堕g的事,是經濟問題。民間協商“三通”問題,不同于政治談判,在這種商談中可以不涉及一個中國的政治含義,但也絕不能把兩岸“三通”說成是“國與國”之間的“三通”,采取“國與國”之間的做法。只要臺灣當局有誠意,不以政治因素影響和干擾“三通”??豈????Н??,完全可以通過民間行業組織的技術性、業務性磋商,對達成的共識采取各自確認的辦法,盡快通起來。我們的上述建議和主張,受到絕大多數臺灣同胞的歡迎和認同。
五
對話與談判始終是改善兩岸關系、實現和平統一的重要途徑。盡管兩岸談判基礎屢遭嚴重破壞,盡管臺灣當局領導人缺乏對話與談判的誠意和善意,但是,為改善與發展兩岸關系,爭取和平統一的前景,祖國大陸方面一如既往地以極大的善意與誠意,同廣大臺灣同胞、港澳同胞及海外僑胞一道,積極推動在一個中國原則基礎上重開兩岸對話與談判。
不久前,江澤民同志在黨的十六大報告中提出了兩岸對話與談判的新倡議、新主張,在呼吁在一個中國原則基礎上盡早恢復兩岸對話與談判中,提出“暫時擱置某些政治爭議”;在重申在一個中國前提下什么都可以談時,提出了“三個可以談”的具體主張。3月11日,胡錦濤總書記在參加十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臺灣代表團審議時指出:“我們希望通過對話和談判解決分歧。只要臺灣當局明確接受一個中國原則,兩岸對話和談判就可以恢復。我們愿意在一個中國原則的基礎上,務實、平等地進行協商,妥善處理臺灣方面關心的問題,使兩岸關系得到改善和發展!
我們要按照黨的十六大關于對臺工作的精神,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的領導下,繼續推動在一個中國原則基礎上盡早恢復對話與談判。我們的態度和主張是:
第一,兩岸對話與談判必須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是否在一個中國原則的基礎上開展對話與談判,事關兩岸關系的性質與和平統一的前途。要堅決反對臺灣當局不接受一個中國、否定“九二共識”的分裂行徑。我們提出“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大陸和臺灣同屬一個中國,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不容分割”,就是要表明,中國是兩岸同胞的中國,是我們的共同家園。這不是我們單方面強加給臺灣的前提和條件,而是長期以來雙方共同的態度和立場。如果不是以“大陸和臺灣同屬一個中國”的共同認同為基礎,兩岸對話與談判就失去了改善兩岸關系和追求和平統一的意義。
第二,盡早在一個中國原則基礎上恢復對話與談判,是當前改善兩岸關系的關鍵所在。只要臺灣當局明確接受一個中國原則,兩岸對話與談判就可以恢復,雙方完全可以在對話與談判中暫時擱置某些政治爭議。在一個中國前提下,什么問題都可以談,可以談正式結束兩岸敵對狀態問題,可以談臺灣地區在國際上與其身份相適應的經濟文化社會活動空間問題,也可以談臺灣當局的政治地位等問題。我們有極大的誠意在一個中國原則的基礎上,通過務實、平等的協商,妥善解決臺灣方面關心的問題,促進兩岸關系的改善和發展。
第三,我們愿意繼續與臺灣各黨派和各界人士就發展兩岸關系、推進和平統一交換意見。
當前,海峽兩岸同胞熱切期待能夠在“九二共識”基礎和汪辜會談的機制內重開對話與談判。只要臺灣當局明確表示承認“九二共識”,明確認同;鶗斈曜鞒龅摹昂{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承諾,海協隨時愿意與臺灣;鶗亻_協商。我們希望臺灣當局盡快明確接受一個中國原則、承認“九二共識”,使海協與臺灣;鶗缛栈謴蛯υ捙c商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