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知會本是美國基督教中華圣公會在武昌府街附設的一處閱覽室,怎么會變為革命團體的呢?
教會閱覽室成了“革命布道者”
日知會是美國基督教中華圣公會在武昌府街附設的一處閱覽室(后遷至候補街高家巷),為前任會長黃吉亭所創辦。日知會訂購各種報刊及新書,任人閱覽,以宣揚新思想。在新軍馬隊管帶黎元洪手下任書記官的劉靜庵,閑時常到這間報刊閱覽室中看書讀報,因此與圣公會會長胡蘭亭相熟。
劉靜庵,湖北潛江人,自小師從其父學習傳統文化,《易》、《禮》、《詩》、《書》、《春秋》,程(程頤程顥)、朱(朱熹)、陸(陸九淵)、王(王陽明)之學,無不系統研讀。儒學之外,對佛、道、耶等宗教著作也有所涉獵,因此宗教界人士,包括佛門大師、道觀長老、教會牧師等多喜與之交游。
科學補習所遭破壞時,劉靜庵請假出營,曾避入圣公會中。待風聲過后,始回營房。一天,軍中截獲黃興化名張守正寫給劉靜庵的一封信,其中隱語頗多,難解其意,于是報告黎元洪。
黎元洪懷疑劉與革命黨私有往來,卻又怕把事情鬧大,于己不利,便沒有深究,遂讓其托病辭職離開軍營。
劉靜庵失去軍職后再次來到圣公會,胡蘭亭將其收留,并安排其與前科學補習所成員、基督徒曹亞伯住在一起。當時曹亞伯在湖南與黃興、張繼一塊脫險后,也來到湖北武昌借住在圣公會中。
劉靜庵吃住靠人,內心不安,暗自尋思離去。曹亞伯看透靜庵心思,便與胡蘭亭商議聘請他做日知會的司理(管理人員),將其留下。之后又吸收他加入教會,為他施行洗禮,取教名“保羅”,同時推薦他擔任文華書院神學班的國文教習。
劉靜庵平素緘默寡言,雖然黨籍在身,尚不為他人所知。此次有了教會作依靠,不僅衣食無憂,更重要的是獲得了重建革命組織的機會與條件。
劉靜庵在日知會中認真工作,負責整頓會務,添購書報,詳訂章則。對閱書報者,招待極為周致,有機會時還加以引導啟示。他多購新書刊,散布《猛回頭》、《警世鐘》、《黃帝魂》等革命書籍,并不時演講時事,以新知識和革命道理灌輸于讀者。數月間,會務有了很大發展,革命志士紛紛來此聚集。
原本星散的科學補習所的革命同志知道后,便紛紛聚集到了日知會的旗下。
日知會實質改變的時刻
胸懷大志的劉靜庵見重組革命團體的時機成熟,便決心以日知會為依托建立新的組織。
為此,他與胡蘭亭商量:“如今國勢岌岌!身為中國人,您也不忍其沉淪衰亡。我有一個冒昧的想法,想借此處謀求革命以救國,您能答應我嗎?”
胡蘭亭是一位眾人尊敬的宗教界愛國人士,一向深明大義,聞聽此言,回答說:“你的想法固然好,但就怕教會里的那些外國人士通不過!眲㈧o庵說:“那些外國人我都接觸過了,大多是些道德高尚,愿力弘大之人,應當能夠本著基督救世的宗旨,同情和支持我們的事業!焙m亭解除了顧慮,慷慨地說:“國家危急至此,還有什么值得擔心的!我愿與你共同行動,你就好好籌劃吧!备锩镜钠谂,胡會長的支持,使劉靜庵的勁頭更足了。他加緊組織工作,草擬章程,輕虛文,重實事,仍用“日知會”名義,對外是教會的閱覽室,對內為革命團體,日知會的實質由此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