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芳春,臺灣春祭典禮熱烈舉行。從媒體發布的現場照片中看到了王焱華女士——上海民革黨員、秋瑾外孫女的身影,于是,掐準時間致電遠在美國的她。已是古稀之年的王女士接到這通“緊迫盯人”的電話倒也沒有半點怒氣,不顧長途飛行之疲累,和我談起了臺灣之行和她的家族故事。
“女俠”秋瑾

秋瑾
年輕、美麗、熱血……秋瑾這樣的女性注定是個傳奇,即便是在與之血脈相連的王焱華心中,她依然是個華麗的問號和驚艷的嘆號。
還記得秋瑾那最為人們所熟知的照片嗎?一位日式妝扮的女子,分外清秀的眉眼,卻硬生生地橫握一把冷刀在胸前,煞是英武。這是一個女子與一個時代對峙的寫照。
她肆意地著男裝、騎大馬,往來于江南街市間。在那個年代,背負著“拋夫棄子”的壞名聲,迎來的就只有側目和厭惡。然而,她的慷慨激昂,又打動了多少仁人志士。對此,徐錫麟之孫徐乃達在參加民革上海市委與上海市音像資料館聯合攝制的口述歷史資料片中也提到:“秋瑾善于演講,她的高談闊論吸引到了祖父和祖母,起先并不贊成革命的祖母便也漸漸地認同并鼓勵祖父的革命!
其實,除了同志、摯友外,那個世界對于秋瑾的評價也不盡都是淡漠、挖苦、嘲笑和恐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