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已過完,開學嘍!整整一百年前,長沙開學季后不久的新學期里,忽然從北方傳來一個消息,辛亥革命在武昌爆發了。
毛澤東、陶菊隱、左舜生、文斌、鄧介松……他們當時都在長沙認真讀著書,當辛亥革命的消息傳到長沙,當長沙也開始了這場“低烈度的革命”,他們開始“睜開一雙雙懷著夢想的眼睛”……
壹 毛澤東想借雨鞋去武昌投筆從戎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在武昌爆發。
三天后,住在長沙營盤街湘綺樓的王闿運就從報紙上讀到武昌起義的消息。
那時,整個長沙城的人們都豎起耳朵傾聽北方傳來的革命消息,張著嘴巴傳播從武漢傳來的好消息或壞消息,甚至是謠言。
時為湖南高等實業學堂的學生鄧介松在回憶錄中說:
“辛亥革命爆發了,學校自動停課,激動的學生終日鵠立在湘江邊長沙關碼頭,守候從漢口開來的輪船,打聽消息,搶購報紙。碰巧我遇見一個相識的乘客。他的網籃中包裹用的報紙很多,而且新的居多。我們用好紙換取了做包裹用的報紙,跑步回校,集體傳閱,并摘要抄下張貼。當時大家極關心湖南幾時反正,我們已無心讀書,終日在外奔跑,到處打聽!
當時,長沙街頭摘抄報紙張貼和發送傳單的人,每天都絡繹不絕。
有的傳單就寫幾句話:“請問:你是不是中國人,你有無良心,你愿當亡國奴嗎?請加入救國運動!边@種新文體的傳單,有時也塞給維持秩序的警察,有的警察收到傳單,也大受感動。
不過,更多傳單是關于武昌起義消息的。當時長沙軍警當局十分恐慌,他們出了許多維持治安的告示:“倘有亂黨敢于聚眾煽惑,不服制止,準其格殺勿論!
但是街頭不但發傳單的人越來越多,還涌出相當多的演講者。長沙南門口鬧市、玉泉山廟會、火宮殿戲臺前的警察,把東頭的人群驅散,西頭又聚集起來,累得滿頭大汗,一些警察竟對演講者苦苦哀求:“老爺們!請你們走遠一些,不要使我為難!
當局害怕發生前一年亂民焚毀學校的事件,所以派巡警保護學校。王闿運嘲弄道,去年是“亂民”仇恨學生,此時是學生仇恨滿人,大不同也。
毛澤東就讀的湘鄉駐省中學(在今五一廣場東北側)不知道當年是否派了巡警看守,但革命黨進了學校,卻顯然沒有警察理會。
1936年,毛澤東對前來陜北采訪的美國記者斯諾回憶他在辛亥革命時期的生活時說:“一天,有一個革命黨人,經校長同意,來到這所中學,作了一次激動人心的講演。有七八個學生當場站起來支持他,激烈地抨擊滿清,號召行動起來建立共和國。這位革命演講家,是黎元洪的一個官員。他向這些情緒激昂的學生演講時,場上靜悄悄的,人人都全神貫注地傾聽!
這次演講的四五天后,毛澤東覺得武漢正在進行激烈戰斗,需要更多的人投入,他決定投筆從戎,他從同班同學手中籌到一些錢,聽說漢口的街道很濕,需要穿雨鞋,毛澤東又去找駐扎在城外的軍隊里的一位朋友借雨鞋。但他在鐵路旁,卻被防守的士兵攔住,不能往前,于是他穿過一個城門,折回城門,站在一處高地觀戰,一直看到衙門上升起了“一面白色的大旗,上書一個‘漢’字!泵珴蓶|返回學校,發現地處新安里的湘鄉駐省中學已在軍隊控制之中。
貳 發生在長邑高等小學校的“剪辮風波”
長沙光復那天,天空出現日食,甚至“午后見月”的天文現象。王闿運在日記中特意記下這一筆。
同時他老人家記錄道:早飯后,立于門前,聽到軍人的吆喝。此時新軍已圍住巡撫衙門,未經猛攻,即唾手而得。不久,“滿城白旗,商民安堵,頗有市不易肆之概!
但,當年的學生在以后的回憶中,卻幾乎無人提及日食的事情,他們眼中看到的辛亥革命景象是長沙滿城當街剪辮子。當年在長沙順星橋曾子廟創辦《大漢民報》的劉苾稱:“我的辮子是在反正這天就剪了的,剪辮之后,還同幾個熱心朋友一起,當街攔住路人,一刀剪掉他們的辮子!
后來成為大記者的陶菊隱,在辛亥革命那年跳級成為明德中學初二學生。他說:“剪辮子是光復后最早形成的一種風氣,大家認為不剪辮子就是甘心當亡國奴的明顯標志,于是在學校中剪掉同學的辮子,當街剪掉路人的辮子。施者每每引以為樂,受者亦或啼笑皆非。有些遺老和頑固派害怕沒有辮子見不得皇帝,就把辮子盤在頭頂上用帽子遮蓋起來,或者索性把頭發全部留起來,改作道士裝,借以躲過一劫!
不過,當年還沒有女子剪發風習,女子剪發到1926年大革命時期才盛行。陶菊隱說,辛亥革命在長沙爆發后,即發生個別女子主動剪發的事情,在新開門(興漢門)內創辦的衡粹女校,有女學生周永祺組織“婦女剪發會”,開始剪發,并向新成立的政府呈請立案。當時的民政長劉人熙斥責:“女子剪發,不中不西,不男不女”,并勒令周美女必須蓄發,恢發原狀。
男學生剪發在長沙光復前,其實早就發生了,但只到辛亥革命長沙反正,才形成正式文件,規定男人必須剪掉辮子。
毛澤東早在長沙反正前,就已在湘鄉中學搞了剪辮運動,不但剪了自己的發辮,還和另一位同學一起剪了十多個同學的發辮。
其實,早在1911年初,長沙城內學生們的偶像、著名湖南立憲黨人羅峙云(即羅杰),在北京就公開剪掉辮子,聲稱要斷發易服改制,并且做了一首告別辮子的詩,不少報紙進行了報道,轟動全國。
長沙北門荷花池泐潭寺內開辦的長邑高等小學校(即今天省婦幼后的荷園)內有3名年紀最小的學生柳大純、曹應生、舒之璋,從報紙中讀到偶像羅杰剪辮子后的第二天,就把頭上的辮子剪掉了。該校守舊的黃校長宣布開除三位學生。當時該校高小畢業班小學生左舜生等為了援救他們,在晚上就寢前,把寢室門上鎖,召集全班會議,不到10分鐘,四十幾條辮子全部剪下,無一例外,學校當局十分驚慌,認為闖下大禍。第二天午后,長沙勸學所所長左學謙(就是湖南著名湘劇表演家左大玢的父親)被請到學校,召開全班同學講話,左學謙當時穿一件章絨馬褂,態度很從容,他對這群小學生說:“辮子不是可剪不可剪的問題,只是遲剪早剪的問題。羅峙云先生我很佩服,我自己這條辮子也覺得很討厭,聽說你們這班的成績不壞,學校也沒有意思處罰你們,下學期你們就要畢業,更要加倍用功,不要看見報紙上有什么消息,就隨便亂動!
辛亥革命爆發,長沙反正,左舜生和他的同班同學們發現黃校長在革命后依然沒有剪辮,只是把辮子盤在頭頂,“我們非常憤慨,第三次又用群眾的方式,終于逼著他剪了,這才是我們真正的勝利!弊笏瓷凇肚迕裰H的長沙》一文中回憶了他的這段辛亥革命的經歷。他說,那一年辛亥革命長沙反正后不久,他們參加了小學畢業考試,“在這樣一種紛紛擾擾的時局,我記得我們畢業的考試和典禮,都是相當草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