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menu id="siyyr"></menu></label></acronym>

        <p id="siyyr"></p>

      1. <table id="siyyr"><ruby id="siyyr"></ruby></table>
      2.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label></acronym>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label></acronym>

        <table id="siyyr"></table>

        天下黃埔是一家

        時間:2011-09-22 09:28   來源:中國臺灣網

          100年前,以孫中山先生為首的一代志士仁人,在封建中國災難深重的年代奮起革命,他們前仆后繼、百折不撓,終于推翻滿清政府,結束了統治中國幾千年的君王專制制度,為中華民族歷史掀開了新的一頁。

          孫中山先生是中國民主革命的思想先行者,他為中華民族確立了“振興中華”這個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努力奮斗的偉大目標。他提出的三民主義,喚起了廣大民眾的覺醒,啟蒙了社會精英求索救國救民道路的覺悟,對中華民族的命運產生了深遠影響。

          孫中山先生創立的黃埔軍校,是辛亥革命的寶貴遺產。早期的黃埔學生雖然信仰不同,但是每當中華民族面臨抉擇的緊要關頭,他們便不計前嫌,并肩作戰,歷經東征、北伐和抗日戰爭,用鮮血和生命譜寫了中華歷史的不朽篇章。

          我的父親胡靖安是黃埔軍校二期畢業生、黃埔軍校六期入伍生政治部主任,國民黨中將。他在進入黃埔軍校前,曾任大元帥府衛士,因此有幸時常聆聽孫中山先生的演講,孫中山先生關于“自由、平等、博愛”和“平均地權、耕者有其田”等主張,如磁石般深深地吸引了他。最令我父親難忘的是,孫中山先生曾先后兩次為他書寫“博愛”、“天下為公”條幅,并落款孫文同志。他感激之余,立志永遠追隨孫中山先生革命,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1925年1月,我父親進入黃埔軍校3個月后就參加了東征,他迎著敵人的機槍封鎖冒死沖鋒,終于將進攻命令及時傳達到前線各營,其勇敢表現受到黃埔軍校校長蔣介石的賞識,隨即調任校長副官。

          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先生在京逝世。噩耗傳來,全軍戴孝,我父親更是悲痛萬分、泣不成聲。第一次東征勝利后,父親回校繼續學業,畢業后便投入第二次東征,之后又參加北伐和抗日戰爭,和全體黃埔師生一起發揚黃埔精神,打倒列強、鏟除軍閥、抵御日本侵略,為國家和民族做出了應有的奉獻。

          作為黃埔后代,傳承和發揚黃埔精神,是我們應盡的責任和義務。2009年6月,我和同是全國政協港區委員的王曉玉共同發起組織“黃埔后代訪問團”赴臺訪問,獲得臺灣高層的高規格接待,馬英九、連戰等分別會見我們。2010年5月,我和來自大陸、香港及海外的黃埔后代,與臺灣新同盟會會長許歷農上將為首的70余位國民黨退役將領,在臺北舉辦了首屆“中山?黃埔?兩岸情”論壇,全球近300位嘉賓蒞臨盛會,吳伯雄、郁慕明到會講話,連戰親切會見與會黃埔同學、親屬和子女代表。臺灣媒體評價:“這個旗幟鮮明的論壇,口徑一致遵循先人足跡,發揮黃埔精神,促進兩岸關系和平發展,高昂情緒震動會場!苯衲6月,我們黃埔后代又積極參與由北京市黃埔同學會、中國戰略文化促進會主辦的第二屆“中山·黃埔·兩岸情”北京論壇,反響很大。

          這個系列活動,不僅顯示了黃埔精神的巨大影響力和黃埔親情的特殊凝聚力,也展現了全球黃埔師生和后代,以黃埔精神為紐帶,攜手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共同完成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感。

          辛亥百年,回顧波瀾壯闊的歷史,中華民族歷經滄桑磨煉,已完成從苦難走向光明,從落后走向富強的巨變。展望未來,我們的祖國一定會更加強大,我們黃埔后代也一定會繼續以“天下黃埔是一家”的寬闊胸懷,海納百川,求同存異,為中華民族的大團結做出新的奉獻。

          最后,引用臺灣新同盟會會長許歷農的一句話:“統一是我們的歷史任務,統一是我們的歷史使命。讓我們共同努力,加油!加油!”

          胡葆琳(香港)(作者系胡靖安將軍之女、全國政協委員)

          延伸閱讀:

          “中山”為題的兩岸交流

          走在臺北街頭,不時可以看到“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的字樣,這句孫中山先生在《國事遺囑》里的著名遺言,可以出現在年輕人的T恤衫上,或街邊販賣的小包上。

          近年來,臺灣不乏試圖“解構”孫中山的人,陳水扁在臺執政期間,更是戲謔地以孫中山為新臺幣的代名詞!芭_灣這波解構孫中山的小浪潮,剛開始的方法就是輕佻侮慢。雖然似曾掀起高潮,實則卻被中山解構,暴露了自己!迸_灣大學政治系教授石之瑜說。

          實際上,絕大多數臺灣民眾對中山先生一直保有景仰之心,對中山思想更是懷有很高的認同。雖然作為政治事件的辛亥革命已經走進歷史,然而作為啟蒙運動的中山思想卻流傳下來。

          臺灣《旺報》在“2010海峽兩岸中山論壇”召開時刊登社論指出:“孫中山先生的思想遺產與奮斗目標是海峽兩岸中國人所同分享、共追求的。60年來,即使民進黨執政,也不敢對中山先生加以踐踏、排斥。當前兩岸已經有了不少共識,我們要繼續共同奮斗,以最大的善意、誠意與耐心來化異求同,讓兩岸‘命運共同體’更緊密、更進步!

          正因如此,兩岸各界以“中山”之名舉行的交流活動非常熱絡,如去年5月在臺北召開的“中山·黃埔·兩岸情”論壇、11月在南京舉行的黃埔論壇、兩岸中山醫院定期的交流活動……2011年,在辛亥百年之際,兩岸各界有更多的交流活動,以紀念這段歷史、發揚中山文化。

        編輯:李丹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

        A级毛片成人网站_中国女人熟毛茸茸A毛片_亚洲欧美曰本中文字不卡_菠萝蜜在线视频一区二区欧美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menu id="siyyr"></menu></label></acronym>

            <p id="siyyr"></p>

          1. <table id="siyyr"><ruby id="siyyr"></ruby></table>
          2.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label></acronym>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label></acronym>

            <table id="siyyr"></t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