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menu id="siyyr"></menu></label></acronym>

        <p id="siyyr"></p>

      1. <table id="siyyr"><ruby id="siyyr"></ruby></table>
      2.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label></acronym>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label></acronym>

        <table id="siyyr"></table>

        張平宜 臺灣娘子上涼山

        時間:2012-02-20 15:41   來源:人民網

          “蜀道難,蜀道難,臺灣娘子上涼山……跨越海峽,跨越偏見,她抱起麻風村孤單的孩子,把無助的眼神柔化成對世界的希望……”這是2011年度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獲獎典禮上的一段頒獎詞。頒獎詞中提到的臺灣娘子就是張平宜。

          感動中國的人物,張平宜是首位獲此殊榮的臺灣同胞。2月3日晚,當張平宜的故事被再次講述的時候,一個看起來溫婉纖細的女子,卻在億萬觀眾的心里激蕩起了巨大的暖流。

          張平宜,臺灣云林人,原是臺灣《中國時報》資深記者,過去的10多年里,她的命運卻跟四川涼山麻風村的孩子們緊緊聯系在一起。

          2000年,因為采訪來到涼山彝族自治州越西縣麻風病康復村——大營盤村。在這里,張平宜看到,村子里唯一的小學教室破敗不堪,沒有一扇完整的窗戶,許多學生只能站著聽課。如果連這所學校都垮了,這些生長在麻風病陰影下的孩子還能有什么希望呢?從此,張平宜開始在海峽對岸為這個令人恐懼的村莊吶喊。2002年,她用籌集到的善款給麻風村的孩子們建成嶄新的校舍。2003年起至今,張平宜辭去百萬年薪的工作,在臺灣成立了“中華希望之翼服務協會”,致力于麻風病人子女教育。這個臺灣來的張阿姨會跑到輟學孩子的家里勸說孩子繼續讀書,還籌款建水窖,解決學生的飲水問題。那座曾經“快要撐不下去的小學”,如今已經有了100多個畢業生,13個公辦教師。

          這段被外界稱作愛心長征的故事是如何開始的?張平宜的解釋是一種“最樸素的母性”。她說,作為一個母親,看到麻風村的孩子,她無法掉頭離去。因為大營盤小學而改變命運的孩子越來越多,甚至鄰近的孩子都會到這里求學。張平宜說,希望“麻風病人的孩子都能正常地融入外部社會”。

          誠然,點滴鮮活事實的力量遠遠大于邏輯嚴密的說辭。當人們看到久違的笑容和自信浮現在麻風村人的臉上,希望之翼的真正含義不表自明。張平宜的愛心、善意和堅持,讓我們看到每顆心都是小小的太陽,只要愿意,都能散發光亮;張平宜的愛心、善意和堅持,讓我們看到生活方式的變化并沒有扭曲價值取向,當有人愿意成就別人人生的時候,收獲的是一路掌聲;張平宜的愛心、善意和堅持,還讓我們看到,一只青鳥愿意飛過海峽,落在對岸被遺忘的角落,這對于曾經經歷過戰火與分離的兩岸同胞而言,自然又是一種彌足珍貴的感動。

        編輯:李靜
        A级毛片成人网站_中国女人熟毛茸茸A毛片_亚洲欧美曰本中文字不卡_菠萝蜜在线视频一区二区欧美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menu id="siyyr"></menu></label></acronym>

            <p id="siyyr"></p>

          1. <table id="siyyr"><ruby id="siyyr"></ruby></table>
          2.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label></acronym>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label></acronym>

            <table id="siyyr"></t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