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句話是我“上會”以來,一直在思考的問題。套用一句話可以很好的回答這個問題,不是在兩會上,就是在去兩會的路上。這很逼真的刻畫了我們這幾日忙碌的形象。
可忙碌之余,仔細想想,我們到底跑在哪里?
駐地有一個某南方媒體的朋友,忙碌到深夜11點了,還沒有“歸隊”撤回,敬業精神讓人佩服。
看著委員們的面龐一個個從陌生到熟悉,心中的選題則時而模糊時而清醒?吹接浾邍范陆卮砦瘑T,我心有戚戚焉。代表委員們商議國事很忙碌,一個記者如果能有單獨時間采訪委員,那是很幸運的。哪怕只有單獨的5分鐘,也是可遇而不可強求的。
一次,在出租車里,很長的一段距離,讓我和出租車司機有了機會充分溝通。首汽的張師傅,語氣直率。從兩會談到首都政治中心地位,又談到北京的交通擁堵。他平常最恨占用應急車道,認為是一種沒有素質的表現。他建議政府建立城市應急交通體系,緩解城市交通擁堵。
第二天,我在看政協提案的時候,偶然發現政協委員的一個提案,和開出租車的張師傅不謀而合,還真是知屋漏者在宇下啊。
那么,是不是我們跑兩會,就可以有了一個這么必不可少的目標和主題,“在宇下”的老百姓愛不愛看?想不想看?接受程度如何?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兩岸新聞 臺灣新聞 港澳僑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