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全國政協委員、江蘇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趙龍建議,暫停全運會申辦,同時控制開、閉幕式規模。
他說,自2001年以來,全運會主辦城市均采用申辦形式產生。從實踐情況看,一方面,往屆舉辦城市大量場館資源閑置,使用率極低;另一方面,新的承辦城市要建設場館和其它配套設施,有可能造成新的閑置和浪費。
9日,全國政協十一屆四次會議舉行第三次全體會議。趙龍在發言中說,在已經充分證明了中國奧運奪牌能力之后,有必要樹立奧運戰略與民生體育戰略并重的體育事業發展新思路。他指出,全運會體制存在如下一些深層次問題:
——比賽項目設置的科學性不強,盲目追求對奧運項目的“全覆蓋”。
——近幾屆全運會每屆總投入多在千億元以上,開、閉幕式場面越來越宏大,接待層次越來越高,耗資驚人。與此同時,出于各種原因,高額投入的體育設施賽會后大多無法為普通百姓所享用。
——全運會成績是考察各省市體育官員政績的重要標準,甚至唯一標準,高額獎金背后則存在著錯綜復雜的利益鏈條,在這樣的壓力和誘惑下,對全運會成績的追求存在“走偏”危險。近三屆全運會,主辦地都取得金牌總數第一的巧合,以及不斷見諸媒體的全運會賽場中的各種不正,F象,雖然大多未得到確認,但實際上已引起社會公眾對比賽公信力的懷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