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道,江蘇省張家港市永聯村黨委書記吳棟才扎根農村35年,壯大集體經濟,引導當地群眾奔向共同富裕。
四月的永聯小鎮,成了旅游熱點,投資15億元興建的農民居住區是和諧美麗的現代農村水墨畫。
吉林游客冷喆:來到這里讓我一下子豁然開朗,很震驚很驚訝,與我想象中的農村已經發生了翻天地覆的變化,看到的都是現代化城市的面貌。
40年前的永聯是一片低于海平面的不毛之地,村民年分配水平只有68元,村集體負債累累。
村民王軍華:從我懂事時起,我家的房子就沒有一塊磚的。
1978年,42歲的吳棟材來到永聯,帶領村民,挖魚塘,辦工廠。一舉成為全縣的經濟強村。吳棟材婉言謝絕了上級領導準備調他到鎮上工作。他說:
吳棟材:干部不在大小,把事情做好就行。
1995年,富起來的永聯開始合并周邊的貧困村,原來只有800人的永聯村先后并入了周邊6個窮村,成為一個萬人大村。
吳棟材:工業化的目的是什么,要讓老百姓生活得更好,共同致富。
如今的永聯村,銷售收入突破380億元,人均收入28000多元,76歲的吳棟材還在琢磨著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完善分配制度,讓永聯永續發展,實現長期富。
吳棟材:真正實現現代化的永聯、城鄉一體化的永聯、共同富裕的永聯,還有相當一段路。我想在自己有生之年,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得好一些。ㄓ浾 姚東明 龐玲)
[ 責任編輯:吳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