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想到,在深夜11點的北京街頭,我頭頂著一面巨大的“四川新聞網兩會北京直播間”的背景板步行數公里。深夜里悟到一個道理:我們記者在哪里,川網的直播間就在哪里。
背景板長1.8米,高1.2米,是為了在北京做兩會訪談準備的。今天上午同事讓廣告公司制作完畢,晚上我寫完稿子趕到同事所住的酒店,將背景板帶回到我所住的代表駐地,以便接下來的代表訪談。
出了同事酒店大門,我就感到不妙。板子不算太重,也正因于此,見風容易打擺擺,不容易控制。心想上了出租車就好了,叫了車,才發現更糟的還在后頭背景板太大,根本進不了出租車,好心的師傅打開后備箱嘗試,一大半都拖在后面,很容易折斷,也不安全,沒辦法,只好步行回代表駐地酒店了。
兩個酒店距離大概有三公里,于是我雙手領著板子上路了。心想,板子就是個游動的廣告牌,這樣還可以在北京為單位做一下廣告,只可惜此時的北京也并不明亮,而且街上行人稀少,看來廣告的效果是不會太好了。
人很難在長時間保持同一個姿勢,板子雖不重,但久了胳膊還是會發酸。而且走快很容易帶風,將板子吹得左右擺動,很難控制,于是只好放慢腳步。換了左手換右手,最后將整個板子平放在頭頂用手保持平衡,這樣還省勁些。于是,四川新聞網的兩會訪談室就開始了北京深夜街頭游走。
其實,想一下這也是很符合當下新聞媒體“走、轉、改”的精神,新聞在路上,記者走到哪里新聞訪談室就在哪里。我們在北京,四川新聞網的訪談也在北京、在兩會。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兩岸新聞 臺灣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