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翻譯協會秘書長、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副局長黃友義接受采訪。中國網 汪瑋 攝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翻譯協會秘書長、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副局長黃友義昨天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疾呼,為提高中國文化的對外傳播能力,中國需要更快地以多種方式組建、形成一支強大的、高水平的翻譯隊伍。
今年已經是黃友義擔任全國政協委員的第6個年頭。黃委員是我國外宣戰線上的老兵,又是國內外翻譯界的名人。他對中國文化走出去及翻譯行業傾注了許多心血。
黃友義表示,在上一屆政協會議上,他就曾提交提案,向國家工商總局建言,設置認證機構,就翻譯公司的成立開展資格認證。當時,工商總局的答復是:“你的意見很好,但是認證必須有法律依據,沒有翻譯法,我們不能隨便制定認證標準,根本問題是解決立法!
經過一番調研、跟蹤,并與立法部門溝通之后,黃友義透露,今年他帶上政協會議的提案之一就是關于推動翻譯立法問題。
隨著中國日漸坐穩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寶座,中國的對外交流也日趨頻繁,翻譯市場更是一片欣欣向榮。然而,就在翻譯人才變得搶手的同時,翻譯質量卻是良莠不齊。黃友義認為,翻譯市場混亂的原因就在于,翻譯公司在注冊成立、進入市場的時候,并沒有經過嚴格的檢驗和資格認證!氨确秸f,食品上市、律師職業、醫生行醫,他們都有準入機制。準入環節是受法律限制的,翻譯要在市場上建立一個準入機制,就必須要有一個法律,才能把市場管理好!
黃友義還建議,應該盡快建立一個公益性的翻譯人才庫,按照語種、學科領域進行分類,為需要翻譯的人和具備翻譯能力的人搭建一個良好的溝通平臺。
談及當前尚未消退的“莫言熱”及宮廷劇《甄嬛傳》闖美國引發的網絡談資,黃友義表示,莫言的作品中有不少中國方言,而《甄嬛傳》的語言也有著當時的時代特色,這些多元化的中國文化產品走出國門,需要的正是優秀的翻譯。
“全世界能把中國的文學作品很好地翻譯出去的人為數不多,一個莫言還夠,十個莫言就不夠,因此現在需要在國內外盡快地形成一支中譯外的文學翻譯隊伍,這個對促進文化交流有好處!秉S友義說。
當下,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為中國文學開辟了一個新的境外商業市場。為了占領和擴展這個市場,黃友義建議最好的辦法是“中國人和外國人聯合起來,一塊兒做!
黃友義透露,作為中國規模最大的外語出版機構和國際傳媒集團,中國外文局按照三個思路來翻譯、推介中國的文學作品!耙粋就是和中國作家出版社合作,不斷把這些文學作品系統地推出去;另外一個就是利用外文局在海外辦的出版社,多語種地把文學作品推廣出去;還有就是我們通過轉讓版權。比方說我們掌握了一個文學作品的英文版權,但我們沒有能力出德文版、意大利文版,我們就找一個合作伙伴,轉讓給它!
無論是莫言獲獎,還是甄嬛走出國門,這些“對我們來說是非常令人振奮的,也就是說,我們所做的(翻譯)工作是非常有意義的!秉S友義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