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menu id="siyyr"></menu></label></acronym>

        <p id="siyyr"></p>

      1. <table id="siyyr"><ruby id="siyyr"></ruby></table>
      2.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label></acronym>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label></acronym>

        <table id="siyyr"></table>
        字號:

        傳統旱區用民間智慧譜寫抗旱凱歌

        時間:2010-04-23 10:22   來源:廣西日報

          農作物旱死、人畜飲水困難……持續數月的大旱,折磨著八桂大地,也考驗著廣西各界。

          來賓作為傳統旱區,在抗擊大旱的戰役中,政府善用民間智慧抗旱,譜寫了一曲抗旱凱歌。

          民間“互助”抗旱

          來賓市興賓區良塘鄉定甲村是遠近聞名的“菜籃子”,2000多畝菜地為當地農民帶來豐厚的收入。然而,數月的大旱、焦渴的大地,讓村民們憂心忡忡。

          由于大部分年輕勞動力外出務工,各家各戶分散澆水保苗的辦法又因為勞動力少行不通。60多歲的村民胡清富告訴記者:“往年老兩口就可以侍弄完菜地,今年行不通了。干旱太久,每天都需要澆水,僅靠單干,一家人一天只能淋一畝地,前面淋了后面的就旱死了!

          然而,民間智慧總有無窮的力量。春節過后,良塘鄉菜農自發組織了抗旱互助組抗擊罕見大旱。該鄉村民胡清富和曾祥行等三戶就組成了“互助組”。春節以來,3家人先后給3家的菜地淋了10多次水!坝捎谧魑锊煌、地塊不同,干旱程度也不一樣,幾家人合作,可以從干旱嚴重的地方開始,保證每家的作物都能存活下來!痹樾姓f。

          良塘鄉黨委書記黎修瑜介紹,這種互助組最早由農民自發組建,由于效果好,鄉政府及時號召各村黨組織成立抗旱互助組。來賓市各級政府也積極引導推廣這種好做法?购怠盎ブM”非常普遍,有的是3到5戶農民組成,有的是以行業協會為單位組成抗旱互助組,有效降低了旱災影響。


          自發“黨員送水隊”

          3月底,忻城旱情達到歷史高峰——僅飲水困難人數一度達到9.7萬,占全縣人口1/4。

          該縣紅渡鎮三合村飲水困難人群800多人,2月中旬所有水柜就已全部干涸,全村只有一口水井有水。方圓6公里分布著5個屯,全靠這口行將枯竭的水井為生。更讓人揪心的是,村里還有15個沒有能力挑水的五保老人。

          “年輕勞力要走3里山路挑水喝尚且不容易,何況老人!睘榻鉀Q老人喝水問題,2月初,村黨委書記潘顯達就召集全村黨員開會,組織了“黨員送水隊”,輪流給村里五保、孤寡老人送水。

          很快,這一做法在忻城251個人畜飲水困難的村屯推廣,5000多名黨員參與義務送水。這一做法也得到了來賓市黨委的重視和鼓勵,隨即來賓各地涌現了很多“黨員送水隊”。忻城縣大塘鎮木蘭村黨支部組織黨員通過用摩托車運水的方式,每天派5位黨員給受旱嚴重的龍佳屯送水。

        編輯:王偉

        相關新聞

        圖片

        A级毛片成人网站_中国女人熟毛茸茸A毛片_亚洲欧美曰本中文字不卡_菠萝蜜在线视频一区二区欧美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menu id="siyyr"></menu></label></acronym>

            <p id="siyyr"></p>

          1. <table id="siyyr"><ruby id="siyyr"></ruby></table>
          2.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label></acronym>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label></acronym>

            <table id="siyyr"></t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