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menu id="siyyr"></menu></label></acronym>

        <p id="siyyr"></p>

      1. <table id="siyyr"><ruby id="siyyr"></ruby></table>
      2.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label></acronym>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label></acronym>

        <table id="siyyr"></table>
        <p id="siyyr"></p>

      3. <table id="siyyr"><ruby id="siyyr"></ruby></table>
      4.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label></acronym>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label></acronym>

        <table id="siyyr"></table>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menu id="siyyr"></menu></label></acronym>

              Example | xHTML1.0 A级毛片成人网站_中国女人熟毛茸茸A毛片_亚洲欧美曰本中文字不卡_菠萝蜜在线视频一区二区欧美

            首頁 | 專題首頁 | 要聞播報 | 世博動態 | 臺灣與世博 | 世博時評 | 中國國家館 | 省市區聯合館 | 香港館 | 澳門館

            臺灣館 | 國際參展 | 企業參展 | 最佳城市實踐區 | 志愿者 | 展館風采 | 世博視頻 | 世博酷圖 | 留言 | English

              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 -- 主題一 城市經濟的繁榮

            新10年--上海如何從"數量型"到"質量型"發展?

            時間:2010-04-21 11:09   來源:文匯報

              在追求科學發展、和諧社會的今天,人們越來越不滿足于延續“數量型”增長,而希冀未來10年實打實地實現“質量型”發展。針對上海當前的發展狀況與問題,上海在未來10年中,需要更多地關注就業增長、低碳增長和福利增長

              新的10年開始了,大家都在展望上海的明天。

              過去10年,上海的人均GDP以2000年的4000美元為起點,翻了一番多,達到現在的1萬多美元。未來10年,按照每年7%-10%的平均增長率推算,到2020年上海的人均GDP肯定能提高到2萬美元。

              然而,在追求科學發展、和諧社會的今天,人們越來越不滿足于延續“數量型”增長,而希冀未來10年實打實地實現“質量型”發展。因此現在要討論的問題是:上海應該以什么樣的內涵與狀態達到人均2萬美元的發展水平?

              對此,可以有不同角度的討論與建議。針對上海當前的發展狀況與問題,按照可持續發展的“三重底線模型”,上海在未來10年中,需要更多地關注就業增長、低碳增長和福利增長。

              從就業短缺到充分就業的增長

              現在,大家已經充分認識到發展服務業對于上海經濟增長、提升城市功能的重大意義,但還需要深入研究發展服務業與促進就業增長的關系。

              從就業增長的角度討論上海的服務業發展,可以發現一些值得注意的問題。

              一,雖然上海未來的產業結構仍然需要有一定強度的第二產業特別是先進制造業的比重,但第二產業對就業的貢獻將相對減少,因此要從戰略高度謀劃“服務業如何主要擔當上海就業供給的任務”。

              二,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大家對上海發展服務業的討論,著重強調的是發展以生產性服務業為主的高端服務業。這對于上海實現城市功能提升固然重要,但從提高就業供給和建設宜居城市的角度看,發展勞動密集型的消費性服務業也是極其重要的,消費性服務業的發展對于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具有很強的互補性。想象一下,如果從事高端服務業的創意人群整天為了孩子教育、老人看病和保姆稱不稱心之類的家事煩心,可能在上海安居和樂業嗎?

              三,上海過去在工業經濟發展中,有偏好大型外企和國企的傾向;未來發展服務經濟,如果既想具備強大的市場競爭力,又想提供更多崗位促進充分就業,就要更多接納和包容各類中小型企業和民營企業。 

            編輯:董潔
            中國臺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