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menu id="siyyr"></menu></label></acronym>

        <p id="siyyr"></p>

      1. <table id="siyyr"><ruby id="siyyr"></ruby></table>
      2.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label></acronym>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label></acronym>

        <table id="siyyr"></table>
        字號:
        花蓮糖廠簡介

          時間:2008-12-02 14:12    來源:中國臺灣網     
         
         


          糖廠史料館

          該廠曾有輝煌的歷史,在臺灣經濟發展中扮演過重要角色,史料館陳列糖廠歷年來的照片及史跡,可供游客參考。

          花蓮糖廠概述/沿革

          花蓮糖廠位于花蓮縣光復鄉,建廠于1913年,光復鄉當時的地名為“馬太鞍”,即阿美族語指的“樹豆”,以前此地為河川沖積地,到處長滿樹豆,原位民采取樹豆為主副食,因而得名并沿用久遠。當時日人建廠時,其全銜為“鹽水港制糖株式會社花蓮港制糖所大和工場”。1937年10月1日地方行政區域改名,則以糖廠名稱“大和工場”取“大和”再加“上”字,成為“上大和”地名,迨至1945年8月臺灣光復后地名恢復舊稱“臺安”,1947年3月1日捧準設鄉為“光復鄉”。亦正式命名為“臺灣糖業股份有限公司花蓮糖廠”。

          光復鄉位于花蓮縣中區,北接鳳林鎮以馬太鞍溪為界,南連瑞穗鄉間有馬蘭勾溪,西倚萬榮鄉、中央山脈,東臨豐濱鄉,海岸山脈分水嶺為鄉界;ㄉ徧菑S地理位置為東經121°25’,北緯23°39’,海拔高度116M,年平均溫度約22°,年雨量約2,500毫米,臺風多,地震頻繁,當地居民已習以為常,懂得應變,不以為懼。

         


          花蓮糖廠初建時,每日壓榨550噸甘蔗制糖,于次年即開工生產砂糖,1933年增加新式設備,提高每日壓榨甘蔗能力至1,000公噸,二十六年再提高壓榨能力至1,200公噸。

          1945年臺灣光復,大戰末期生產設備遭盟軍轟炸,滿目瘡痍,百廢待舉,無法開工生產,是年十二月即由臺灣糖業監理委員會分社辦事處于壽豐廠址成立接管委員會,糖廠經營權正式由國人接管,重建工作經中日雙方專家評估鑒定,決定保存修復“大和”工場,拆除“壽”工場(僅保存酒精工場),做為花蓮糖廠永續經營的工場。

         


          戰后物資缺乏,日人戰敗撤離,技術人員欠缺,國人以高度智慧,胼手胝足,克服萬難,設于壽豐的酒精工場于1946年底修復。1948年2月制糖工場修復并開工運轉。每日壓榨甘蔗能力仍維持1,200公噸。

         


          1955年基于節省成本的考慮,將設于壽豐的酒精遷建至光復廠內。

         

          1968年制糖設備更新,提高工場壓榨能力至2,000公噸。

         

          1975年再度擴建工場,將壓榨能力提高為2,600公噸。

         

          1984年為減低購電成本,自小港糖廠調撥2,000kw透平發電機乙臺,利用節余蒸氣發電自用。

         

          1989年因市場需求增設煉糖工場,煉制特砂,每日可生產300公噸特砂。

          1992年再增設晶冰糖工場生產晶冰糖。

          1994年為符合政府環保規范,設置二級(微生物處理)廢水處理池一座,讓工場排水符合標準。

         

          1995年依政府空氣污染環保規定,興建袋濾式排煙除塵設備,投資金額達四千余萬元。
        至此花蓮糖廠內包括制糖、煉糖、酒精、環保設備等,已成為全省設備最完善的生產廠。


          制糖的原料甘蔗來源有:

         

          一、 由農民種植與糖廠契約的原料甘蔗簡稱“約蔗”,約耕甘蔗推廣區域,北起新城鄉南至富里鄉,涵蓋花蓮縣境,受中央山脈及海岸山脈的影響,日照較短,且土地貧瘠,臺風又多對農作物的選擇不多,種植甘蔗雖然產量不如南部地區,但在花蓮地區卻是最好的選擇,因為甘蔗有“鐵五谷”之稱,抗旱,抗臺風,不像其它如稻米、西瓜、蔬菜等農作物遭臺風侵襲即損失慘重,因此約耕甘蔗的推廣面積均能保持在2,500公頃,生產的原料甘蔗約20余萬公噸。

         

          二、 由糖廠自有土地生產的原料甘蔗簡稱“自耕”。糖廠自營農場的面積約2,400公頃,分成二個年期生產,每年約1,700公頃,甘蔗產量約十萬公噸;ㄉ徧菑S最高生產記錄在1979-1980年期,自、約耕合計生產甘蔗量達467,135公噸,生產糖量47,047公噸。

         

          制糖業屬于勞力密集產業,多年來工資逐年調漲,但國際糖價卻因生產過剩而每況愈下,長期低迷,又在WTO開放政策的影響下,終于在2002年4月2日包裝完最后一包糖后,畫下休止符。有人說,二次世界大戰末期制糖工廠遭轟炸幾成廢壚,但沒被打倒,卻被WTO所打倒,讓人不勝唏噓。雖然制糖部分關閉,但卻留下許多具80年歷史的制糖產業文化,借著這些深具歷史的制糖設備、日式宿舍建筑及老倉庫等歷史空間再利用,發展為富歷史、教育、文化等功能的觀光休閑景點,轉型為觀光糖廠。
          

         

          花蓮糖廠目前已具備住宿、餐廳、冰品、咖啡屋、花卉展售等休閑項目,往后將陸續推出日式建筑宿舍提供住宿,以及制糖工場靜態參觀、制糖DIY、農場生活體驗等知性休閑活動。

         
        編輯:賀晨曦    
         
        圖片
        A级毛片成人网站_中国女人熟毛茸茸A毛片_亚洲欧美曰本中文字不卡_菠萝蜜在线视频一区二区欧美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menu id="siyyr"></menu></label></acronym>

            <p id="siyyr"></p>

          1. <table id="siyyr"><ruby id="siyyr"></ruby></table>
          2.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label></acronym>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label></acronym>

            <table id="siyyr"></t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