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山原名“錫口”,位于臺北盆地東北方,東南為丘陵地,周圍有四獸山、姆指山、筆架山等山峰綿亙;山麓有基隆河蜿蜒流過,原屬原住民平埔族游獵捕魚的勝地,景色雄偉秀麗!板a口”二字系閩南語發音,即平埔族人之所稱之“河流彎曲之處”。
。保梗玻澳耆杖烁摹板a口”為松山,并設松山莊,隸屬臺北州、七星郡,臺灣光復后(1946年),正式命名為松山區。1946年臺灣光復時,松山區轄有二十六里,面積二零點七四七四平方公里,人口二萬二千余人。
。保梗梗茨辏翟,因基隆河整治工程,將河道南移,重新調整界,將該區舊宗、金泰兩里分別并入內湖、中山區,調整后該區現有三十三里,七八三鄰,面積九點二八七八平方公里,人囗約二十萬七千余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