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menu id="siyyr"></menu></label></acronym>

        <p id="siyyr"></p>

      1. <table id="siyyr"><ruby id="siyyr"></ruby></table>
      2.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label></acronym>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label></acronym>

        <table id="siyyr"></table>

        閩東“沙埕鐵枝”鬧元宵 500年中華絕技傳承引擔憂

        時間:2012-02-06 09:06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福鼎2月5日電 題:閩東“沙埕鐵枝”鬧元宵 500年中華絕技傳承引擔憂

          元宵節臨近,華燈初上,福建福鼎市沙埕漁港彌漫著節日的喜慶與歡樂。4日晚,農歷正月十三,為期三天(農歷正月十三至十五)的元宵民俗表演和踩街活動拉開了序幕。

          由13位10歲左右的兒童妝扮的《紅樓夢》之“金陵十二釵”和“賈寶玉”,或坐或站在高達8米的鐵枝上,如同“飄起來的景色”,既活靈活現又驚險絕倫。

          美侖美奐的鐵枝,活靈活現的線獅,炫彩奪目的彩燈,蒼勁有力的舞龍……當地民眾用極具民間特色的民俗表演,構成了一幅綿延數公里的民俗畫卷,吸引民眾扶老攜幼涌向街頭觀賞。

          現年47歲的劉端富是“沙埕鐵枝”技藝的第六代傳承人。他告訴記者,沙埕鐵枝俗稱“杠”、“閣”,是沙埕漁家歡慶元宵節的傳統民俗活動之一。

          據沙埕劉氏家譜記載,相傳清乾隆年間,劉氏祖先從泉州永春遷居沙關(今沙埕),遵從祖先的習俗,于每年的正月十三至十五舉行“搬鐵枝”、“迎媽祖娘”等傳統民俗活動,迎春接福,祈保四季平安、風調雨順。這些民俗由此在閩東漁鄉代代傳承。

          聽劉端富說,沙埕鐵枝早期是竹、木質結構,用人抬扛,為單層2至3米高,叫平閣;隨后,發展成用鋼管或鐵條焊接成像樹丫那樣的枝狀,進行藝術性加工和裝飾,使之固定在車轅上能夠搬行的一種民間表演藝術,多層達7至8米高,層與層之間稱為過枝,簡稱“枝”。

          沙埕鐵枝不僅有著悠久的民間文化傳統,廣泛的群眾性和影響性,還曾對海峽兩岸文化交流起著促進作用。據當地人介紹,沙埕與臺灣一水之隔,別具一格的沙埕鐵枝也成了臺胞喜愛的民俗活動。早年,臺灣基隆漁業勞務總代理朱建華帶領一些商人來沙埕開發漁業,看到鐵枝表演大為贊嘆,便號召宏揚這一傳統習俗,與一些臺胞出資買來臺灣燈具和媽祖服飾,捐資籌建“九使候王廟”、“媽祖廟”。

          當晚,“九使候王廟”、“媽祖廟”也組織了游神巡安活動。所到之處,家家戶戶燃放煙花爆竹,焚香祈福。

          經過500多年的傳承與發展,被譽為“中華絕技”的沙埕鐵枝已成為閩東地區頗有影響的民間節俗活動之一,2008年入選國家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然而,沙埕鐵枝也面臨著傳承人青黃不接的問題,當地年青人大部分外出打工,喜歡學習鐵枝技藝者甚少。47歲的劉端富是目前當地最年輕的鐵枝技藝傳承人,他表示,“希望有更多的人來學習鐵枝技藝,將這門中華絕技繼續發揚光大!(完)(作者 李松)

        編輯:趙輝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

        A级毛片成人网站_中国女人熟毛茸茸A毛片_亚洲欧美曰本中文字不卡_菠萝蜜在线视频一区二区欧美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menu id="siyyr"></menu></label></acronym>

            <p id="siyyr"></p>

          1. <table id="siyyr"><ruby id="siyyr"></ruby></table>
          2.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label></acronym>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label></acronym>

            <table id="siyyr"></table>